听说过瓦尔登湖的人很多,但真正读懂它的人却很少 。
年少时看,只觉得是一个人整天在湖边走来走去,感觉生活挺无趣 。成年后再读,却发现里面的每句话都是真理,直击生活的本质 。
这本书到底有多火呢?
网上曾流传这么一句话:“一些成功人士出差,包里必带一本书,它就是瓦尔登湖 。”
这本书曾一度治愈了无数人的焦虑,滋养了千万人的心灵 。与其说是一本能让你静下来的书,不如说是一本静下来你才能读进去的书 。
作者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不仅是一种心灵的洗涤,更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旅途 。
连他的老师爱默生也说:“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梭罗活得更真实 。”
28岁时,他远离尘世喧嚣,来到家附近的瓦尔登湖,开启了两年的隐居生活 。
文章插图
他盖房子、种粮食,阅读写作,丰富精神世界,亲近大自然 。梭罗仿佛在告诉人们,其实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
不必看重更多的荣誉,不必追求过多的财富,不必贪恋繁华的生活 。
余生最高级的活法,便是素与简 。
文章插图
名声要淡
梭罗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家境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 。
因为天资聪颖,他考上了哈佛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
毕业之后,身边的人都在追求高薪的工作 。此时,梭罗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
他放弃了踏入商界、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也没有去父亲的铅笔厂上班,而是选择了一份普通人的工作 。
比起风光体面带来的虚荣,梭罗更喜欢随意自由地生活 。返回家乡后,他去了一所公立中学当了一名教员 。
两个礼拜后,他看不惯当地学校用体罚的方式教学,与学校起冲突后愤然辞职 。
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辞职之后,梭罗还开了私塾,干了没多久就关门了 。
失业后的他只好回到了家,跟着父亲学制造铅笔 。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他做出的铅笔品质极好,不仅受到了化学家和艺术家的赞扬,而且还获得了权威认证 。
按照当时的情况,继续做铅笔,他完全可以轻松地实现名利双收 。
但梭罗却不屑一顾,他觉得做同一件事,只是在一成不变地重复劳动 。这样不仅会消耗内心的热爱,而且还失去创新的能力 。
梭罗一直在坚守自己,从来不会因为世俗的影响而改变本心 。
19世纪初期,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都在疯狂地追求享乐生活,导致环境出现了日益恶化,大自然的平衡也随之打破 。
雾霾的空气、随处可见的垃圾、无时无刻的噪音,侵蚀着城市的安宁,也让梭罗深感痛心 。
于是,他做了一个不被世人理解的决定 。他放弃了丰厚的生活,带着对人类行为的反思来到了离康德镇不远的瓦尔登湖 。
湖光春色中,梭罗望着大自然给予的无穷生命力,才感到了一丝舒畅和解脱 。
文章插图
两年的独处,梭罗重建了自己的内心 。人的一生,名誉都是羁绊,减轻不了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所有的苦难都需要我们向内寻求 。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对自由有了更深的顿悟 。
他始终坚信,一个人灵魂所需要的东西,是不需要用钱买的,这才是他自己想过的生活 。
正如《道德经》所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修心之道,在于求得本真之心,唯有心怀质朴,方可淡泊名利 。
他从不关心口袋有多少钱,也不关心自己是否出名,别人如何看他也不重要 。外面的世界日益繁荣,他的内心始终拥有一方净土 。
杨绛先生也说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最后才发觉,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
岁月淡化了一些事情,也让一些事情变得浓郁 。
人到了一定境界就会知道,身外之物,往往在热闹的时候,才体现出价值 。内在的富足,才是人生质量的分水岭,决定着未来的走向 。
唯有看淡虚名,才会平和地感知内心,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 。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
文章插图
欲望要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被焦虑不断推动着前进 。却忘了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生命的必需品 。
一味地追求物质的填补,忽略了事物原本的价值,反而让自己深陷矛盾与痛苦之中 。
就像梭罗说的,那些看似让生活舒适的物品,其实并不是人们的标配 。它不仅让人盲目攀比,还会打乱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地陷入深渊无法自拔 。
而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并没有很富足 。他甚至对生活成本都做了精确的计算,但每天依然过得很知足 。
对于一些重要的物品,梭罗喜欢自食其力 。一把斧头、一把刀、一把推车……这些经他亲手制作出来的劳具,似乎代表着让人可以行使的某种使命,却又可以与外界毫无联系 。
他住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里,对于食物,他吃多少、种多少,大多是粗茶淡饭 。
文章插图
在构造房屋的过程中和吃穿上,梭罗没有去追求华丽的地毯、优雅的家具,以及精致的厨房,反而提倡简朴 。
他认为衣服的作用是为了维持体内的热量,房子是为了遮风挡雨 。让所有的外在之物,回归它最原始的意义,也许这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 。
与之相反的是,他的邻居们过得就比较狼狈 。他们从一开始就被欲望驱使,想住更豪华的居所,想吃更昂贵的食物 。
为了“面子”,他们贪恋愈多,反而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物欲里,甚至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
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人难免被金钱所裹挟,忘记了如何去更好地生活 。将优渥的生活与金钱挂钩,无疑是人生最大的冒险 。
正所谓:“广夏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
生命的必需品,其实寥寥无几 。如果你想要生活幸福,就要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 。过多的索取,只会额外增添人的负担和烦恼 。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生活太累,是你想要得多,反而会失去得更多 。
人如果不加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一味地满足虚荣心,则会永远处在求而不得的境地 。被焦虑笼罩的生活,永远是一团糟 。
一个人只有把心从物上面拿开,才能拨开眼前的迷雾,不被表象所迷惑,更加清醒地朝着目标前行 。
因此,你想要过得轻松,就要学着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欲念,才能过好当下 。
文章插图
生活要简
生活不简单,我们可以简单过 。简单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的追求 。
梭罗在书中说道:“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东西剔除,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
文章插图
的确,他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饮食上他没有太多的讲究,有个农夫看他每天都吃蔬菜,便对他说:
“光吃蔬菜,真的没有营养价值可言 。”可事实上,梭罗没有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而是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
他认为肉体需要粮食支持,精神也需要粮食支持 。一有时间,他便停下来看书和思考,他认为阅读是一个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这个宝贵财富谁也拿不走 。
他对书籍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要仔细阅读,还要学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阅读成为高贵的人 。
有人曾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需要在路上 。”
除此之外,梭罗还喜欢远足,相比起交通工具,他更喜欢步行,感受着身体上带来的力量 。空闲的时候,他也会去跟邻居聊天 。傍晚时分,他吹笛子,看鲈鱼游泳,很是惬意 。
在别人看来,梭罗的生活很乏味 。但是对他来说,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对他的思想和身体都是一种救赎 。即便没有奢侈的食物,没有周围人的恭维,他的日子照样过得有趣 。
很认同这段话:
简单生活不是自甘贫贱 。你可以开一辆昂贵的车,但你仍然可以简化你的生活 。一个基本的概念是,你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关键是要对自己诚实,想想生命中什么对你真正重要 。
这种简单不是没有任何的追求,而是懂得赋予时间最大的价值 。给生活做减法,给思想做加法,重新调整事物的优先级,才会离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近 。
俗话说:“心由境转,境由心生 。”
心态变了,处境和际遇都会随之改变 。心看得简单了,周围的一切也变得简单 。
文章插图
正如人们的幸福,从不靠外物的满足来证明 。让生活回归简单,内心也变得澄净 。
在日常倦怠中,培养一种习惯,让自己每天都保持更新,由内而外感受到更多的愉悦 。
倘若一个人无法从生活中体会到快乐,那其它的快乐也是泡沫 。
所以,越是简单的生活,越需要一颗充盈的内心来支撑,不断成长,深深扎根,这才是简单最好的诠释 。
文章插图
百年之后的今天,《瓦尔登湖》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梭罗那种“隐世”的生活 。
现实的压力让人们无处可躲,只有在书中才感受到真正的安宁,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 。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想要日子舒心,就要减少世俗附加的事物,把空间留给美好,才会活得轻松惬意 。
减少欲望,方能看清当下的方向,坚定前行 。
看淡名利,才能感知日常的快乐,收获自在 。
生活极简,才有时间去清理内心,过好当下 。
而人活到极致,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
余生很短,愿你我,看尽世事繁华,拥有一颗淡然、富足的心,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
作者 | 夏花,爱跑步的90后,写温暖的文字,治愈每一个你
图片 | 《断背山》剧照
【普通人最好的活法(瓦尔登湖适合什么人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