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面发展教育
(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各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
(二)体智德等全面发展
1.幼儿体育
(1)幼儿体育的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
(2)幼儿园体育的内容:
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②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主要是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
③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④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
幼儿园体育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全面的综合的为幼儿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创造条件 。(填空、选择和判断)
2.幼儿智育
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
(1)幼儿智育的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
(2)幼儿智育的内容:
①发展幼儿的智力;
②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③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
3.幼儿德育
(1)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发展幼儿(个性)两个方面
发展幼儿的社会性:①培养爱的情感②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③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
发展幼儿个性: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等 。
(2)幼儿德育的途径:
①(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②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③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3)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注意个别差异 。
六、师幼关系
(一)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
没有正确的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来说,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热爱幼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是幼儿教师社会主义服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 。
2.身心素质
没有健康的身体不可能搞好幼儿教育工作,这是没有异议的 。要搞好幼儿教育工作,为人师表,教师的情感、个性、性格、行为方式等心理素质也是同样重要的 。
3.能力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因此有效地、高质量地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成为老师必备的素质 。正如思想家卢梭所说的一样,“热心可以补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补热心 。”
(二)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1.观察力
主要是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的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 。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可观察幼儿的个体发展的独特性 。
2.沟通的能力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
教师和幼儿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 。非语言沟通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入肢体语言交流 。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言语沟通方面应注意:
(1)教师习惯了自己讲幼儿听,总认为自己讲的是有价值的,而对幼儿的见闻、感受、提问等缺乏共鸣,所以很少有双向的交谈;
(2)谈话多在集体活动时,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进行,个别交谈很少 。
(3)教师对幼儿的谈话中,批评、否定多于表扬、肯定;指导、命令多于情感、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
(4)教师以为幼儿理解了自己的话,其实幼儿并没有理解;教师以为自己理解了幼儿的话,其实并没有理解
(5)教师缺乏与幼儿言语沟通的技能技巧或必要的倾听的耐心 。比如幼儿口齿不清、谈话内容含糊、语法错误多时,常打断他们 。
(6)对幼儿不能一视同仁,很少与那些认为不乖巧,调皮、不漂亮的幼儿交谈
3.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1)了解家长的技能
一般来说,教师需要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习惯等,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沟通策略 。
第一类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幼儿园的工作都有正确的态度,沟通、合作都很容易;
第二类的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但对幼儿园的态度可能不大信任,甚至对教师可能较多指责,因此面对这类家长时,教师会感到压力,需要特别的冷静、理智,严于责已 。只要真心诚意地从孩子出发,就能找到与家长沟通的渠道;
第三类家长一般信任教师,而常把教育的责任全托付给幼儿园 。对这种家长工作的重点是让他们关心孩子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回对孩子教育的信心,辅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变消极为积极;
第四类家长常常让教师困扰,自己不尽责任,可遇到问题就全怪罪教师 。对这类家长特别需要精心地、艰苦地、反复地沟通,并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做家长的工作 。
(2)与家长交流的技巧
告状式:“我提醒过××好多次了,要他拿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要先征得小朋友同意,他就是不听,每次都抢,所以常和别人发生纠纷 。”
描述式:“××年龄小,每次看到小朋友玩玩具时,就想玩得很,记不得先要说什么,拿过来就玩 。小朋友不肯,就争起来了 。”
4.分组能力
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
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 。
有特色,指各组各有特点 。
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 。
(三)师幼关系
1.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
在欧洲古代和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认为儿童仅仅是父母的隶属,他们是带着罪恶来到人世的 。在那个时代,儿童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是完全被忽视的,更谈不上有独立的人格 。因此,他们可以随便被杀掉或抛弃,打骂、体罚儿童是那时教育的特点 。
文艺复兴运动后,儿童观开始出现了大转折 。著名的如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论”儿童观,即认为儿童不是生而有罪,而是一块纯真无瑕的白板,因此有巨大可塑性的存在 。18世纪法国卢梭确立的“自然论”的儿童观,即认为儿童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白板”,而是有自己内在规律的自然的存在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对全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
2.幼儿园活动
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 。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
幼儿的活动可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 。
幼儿的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二是人际交往活动 。
(1)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①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
②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③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
(2)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表现在:
①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
②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源
③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
3.教师“教”的活动
“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间接地“教”
(1)所谓直接“教”的方式,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 。比较适宜的:
对幼儿进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用漫长时间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 。如给幼儿讲古今中外的故事、讲科学家的发现、教幼儿念诗歌、文学作品等 。
规定必要的行为规范、行动规则,讲解必要的社会生活常识等,这些东西不需要幼儿自己去尝试,或不适合幼儿去尝试,甚至尝试是危险的 。如教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不能过马路,告诉幼儿不能喝生水、不能跟陌生人走等安全、卫生常识 。
教给幼儿必需的知识或概念,让幼儿能高效率地获得比较系统地有条理的知识,如讲解哺乳动物的概念、生活习性,讲解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等 。
某些技能、技巧,需要教师用同种方法介绍给全体幼儿 。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画画涂色的技巧等 。
传递必要的信息,如告诉幼儿一些他们能理解的国家大事、新闻消息、周围环境中发生的有关事情等 。
直接“教”的优点:教师直接“教”的时候,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 。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 。
直接“教”的缺点:
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 。
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容易成为教师向幼儿单向灌输和说教 。
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
(3)所谓间接“教,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
4.幼儿“学”的活动
(1)接受学习
在教师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时,与之相应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 。
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
(2)发现学习
在教师间接“教”的时候,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 。
发现学习,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
非智力因素主要有:①主动性;②好奇心;③自信心;④坚持性 。
七、幼儿园环境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 。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
3.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
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
(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 。(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
正确的观念: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 。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 。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
5.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
(二)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
2.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
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 。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 。
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
4.社区由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 。在城市以街道委员会为基础,在农村以乡、村为依托 。
5.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思是,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
(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其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等多方面的支持 。
(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质量也不错 。
(三)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家园合作的方法:
2.家长直接参与方面 。家长开放日、“爸爸、妈妈老师”制度、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
2.家长间接参与方面 。家访、家园联系簿、个别谈话、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
(四)幼儿园怎样与社区合作
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3.幼儿园与社区结合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