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范文6篇)

好的记叙文 , 往往不在作品中进行直接抒情 , 而是将深厚的情感融入真实自然的事件中 , 以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等表现手法 , 委婉含蓄地表情达意 。
这样的抒情 , 常规状态下 , 可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
一、精心创设情节 , 让情感在故事中自然流淌 。情节是情感的推动剂 。好的情节 , 在引人入胜中逐步俘虏读者 , 使读者跟着情节的发展而或喜或悲 。创设这样的情节时 , 除了需要精心设计情节波澜 , 设计矛盾冲突外 , 还需要关注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 , 关注人物精神与情感的理性诉求 。比如 , 在题为《记一把蓝色的雨伞》的优秀作文中 , 作者就抓住“伞歪了”这个焦点 , 串联起小时候和长大后两个不同时期中的亲情故事 。两个故事的对比中 , 既体现了对妈妈的感激与爱 , 又体现了小作者对母爱的理解和回报 。


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范文6篇)

文章插图

下面是这篇作文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后来的一个下雨天 , 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 , 却发现妈妈的妈妈的肩膀湿了 , 额前的头发也湿了 , 而我 , 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 , 雨伞歪了 , ”我提醒道 , “没有 , 雨伞没有歪啊 。”妈妈轻轻回答 , 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 , “是真的 , 雨伞歪了 。”妈妈固执地说道 , “没有 , 真的没有……”
片段二又是一个雨天 , 又是那把蓝色的伞 , 伞下是妈妈和我 , 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 , 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 , 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而我的肩膀湿了 , 头发也湿了 。??????
“雨伞歪了 , ”妈妈提醒我 , “没有 , 没有歪啊 。”“是真的 , 雨伞歪了 , ”妈妈重复道 。“妈 , 真的它没有歪 , 没有 。”伞下是许久的沉默 , 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
二、努力放大细节 , 让情感在细节中发酵酝酿 。细节的真实与生动 , 是文章能够撼动心灵的基础 。粗枝大叶的概述、无病呻吟的抒情 , 都无法唤起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 。要想让阅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并愿意回头品读 , 就必须写好细节 , 必须努力放大细节 , 充分调动每一个感觉器官去感知 , 去描绘 。具体地讲 , 就是要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 。这一点 ,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堪称经典 。下面这个片段 , 是我记忆中留有深刻印象的细节 。将该细节呈现到文字中 , 一样可以打动他人——祖父便也停下脚 , 说:那好吧 , 到县城了 , 你从城里走 , 路上会有扫大街的人的 。他们起得早 。


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范文6篇)

文章插图

我便向着那硕大的月亮下继续走去 , 两只布底鞋依旧和沙石摩擦出沙沙的声响 。不用回头 , 我也知道 , 祖父并没有往回走 , 而是站在那儿 , 静静地看着我走进风景中 。我想 , 那会儿 , 月亮和烟囱一定也只成了朦胧的背景 , 在祖父的心中 , 月色中最美的风景 , 一定就是我奋力独行的身影 。
在估计祖父的视力所不能清晰达到的距离上 , 我停下脚步 , 倏然转身 , 于是 , 我看见东方泛出鱼肚白的天空下 , 一个并不高大的影子 , 如一棵苍老的树 , 定位在沙石路边 。我知道 , 在祖父站立的身影背后 , 一轮鲜红的太阳 , 正在地平线的下方酝酿着浓烈的情感 , 并即将喷薄而出 。
三、关注生活真实 , 让情感因真诚而真挚动人 。所有的优秀作品 , 无不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 , 即使是以虚构为主的小说 , 其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塑造 , 也离不开生活真实的影响 。事实上 , 真挚的情感 , 也唯有在真实细腻的情节中才能呈现 。因为 , 只有耳闻目睹的真实 , 才能写好细节 , 才能凭借细节处的震撼 , 带来心灵的震撼 。


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范文6篇)

文章插图
很多同学喜欢在作文中编造故事 , 以为只有那种凭空编造出的故事 , 才能体现人物的高尚情感 。于是乎 , 写老师 , 则多是老师下雨天把雨伞送给学生、放学后帮学生补课、到学生家家访;写同学 , 则要么是如何刻苦勤奋 , 如何聪明能干、如何乐于助人;写母亲 , 则多是自己半夜里发高烧 , 母亲撑着瘦弱的身体把自己背到医院 , 或是如何在不经意间看见母亲头上的白发 , 突然间便因为感动而激发出了学习的全部热情……这样的作文 , 无法打动读者 。下面这个片段 , 其价值就在于真实 。因为真实而情深意浓 。
透过暗淡的灯光 , 父亲显得十分苍老 , 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 , 时间也毫不留情地在他的额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此刻 , 我突然发现 , 原来父亲一直是那么疲惫 , 生活的重压让他老了那么多 。也不知什么原因 , 我像是受了什么神灵的驱使 , “啪”地亲了父亲 。
父亲并没有睡着 。他睁开眼睛 , 先是用惊奇的目光看了看我 , 然后又十分开心地笑了 。那种单纯的笑或许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浮现吧 。我看见他的眼里闪着一些晶莹的东西 , 那不该叫做“眼泪” , 或许该叫它“幸福” 。
父亲忽然变得十分兴奋 , 刚才的倦意似乎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 “呼”地奔到了母亲那里炫耀 , 还不停地用手抚摸着被我亲过的半张脸 。
“你看你 , 像个孩子一样 , 这以后女儿要是天天亲你 , 那你还撑得住吗?”老妈有点泼冷水似的说 。


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范文6篇)

文章插图

四、抒写真实感受 , 让情感在体悟中自然释放 。记叙文中的情感 , 并不需要惊天动地 。作为习作 , 只要能将彼时彼地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 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特定氛围中的特定行为 , 就符合写作要求 。这里强调的真实感受 , 无需夸大 , 无需虚拟 。
【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范文6篇)】很多同学喜欢在作文中隐藏真实情感 , 采用高大全手法 , 人为拔高作文中人物的品性 , 这其实是一种不良文风 。比如 , 很多同学为了突出作品中人物 , 往往不惜故意贬低自己 。这样抒发出的情感 , 便透露着虚假痕迹 。
下面这篇作文 , 就写得特别有意思 。这么多年了 , 我一直保存着 。


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范文6篇)

文章插图

的感觉 , 很好

孙庭强
上课铃响 , 本该安静的教室却依旧吵闹如集市 , 同学们都谈着笑着 , 我也和同桌玩闹着 。
蓦然 , 教室里便寂然无声了 , 气氛有些怪异 。等我反应过来时 , 眼睛的余光里冒出了个人影 。我赶紧低下头 , 知道情况不妙 。
我佯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 , “自然”地拿出了作文本 , 示意我正在写作文 。
“站外面去!”我听见一声低喝 , “下课再进来 。”
于是 , 我只好拿着作文本和笔走出了教室 。也奇怪 , 我竟然没有一丝的惭愧 。
这可是我第一次被罚站在教室外 , 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 怎能不让我有些惊奇和惊喜 。
我站在阳台上 , 整个校园一片嘈杂 。同学和老师在走廊上穿行 , 不知道他们看见我会是什么表情 , 心里会是什么想法 。
此时 , 天空还很明朗 , 没有一丝阴暗 。可没过多久 , 校园里便鸦雀无声了 , 天空也渐渐暗了下来 。
我伏在阳台上 , 望着整个校园 。
尽管所有的教室都开了灯 , 但校园仍然被墨色笼罩着 , 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楼底的草坪 , 绿中透着青 , 青里有着黑 。微微的风轻轻拂过 , 小树的叶却丝毫没有动静 。我想 , 这或许是老天爷眷顾我 , 只用风为我驱走初夏的热气吧 。
第一次发现我的学校似乎也有些美的地方 , 虽然学校建筑全是钢筋水泥 , 但那点缀在钢筋水泥缝隙中的花草树木 , 竟然也能招摇出一份意想不到的灿烂 。
我继续伏在阳台上 , 心情前所未有地好 , 不必闷在教室里做题目 , 不必享受那无数个躯体散发出的各种古怪气息 。依稀听着教室里吱吱咯咯的各样细微声响 , 我想 , 同学们应该也是坐不住的 , 只是他们没有我这份好运气 , 能有机会呆在教室外放松 。
我瞅了瞅阳台上的不锈钢护栏 , 发现自己的尊容清晰地映在上面:我动他也动 。更有趣的是 , 只要我轻轻地拉动一下嘴角 , 他便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 。物理世界果真奇妙!
很快 , 我在阳台护栏上写完了作文 , 可接下来该做什么呢?我总不该跑进教室拿作业吧!
“拿什么作业!”一声怒喝响起:“难道你想把教室外当作教室内吗?”


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范文6篇)

文章插图

写这篇作文的孙同学 , 现在应该早已工作并有小家庭和孩子了吧 。我也不记得他是被我罚站的 , 还是被其他老师罚站的 。但我喜欢这篇作文 , 因为它真实而且有趣 , 也有比较丰厚的内涵 。文章的题目就很好 , 将一对原本矛盾的概念“罚站”与“很好”并列在一起 , 这就形成了阅读之初的悬念 。而在正文的叙述中 , 作者对罚站过程中景物的描绘和心理的刻画 , 又都正面回应了文题中的“很好” 。于是 , 更大的矛盾开始出现:发现校园中的风景 , 本该是很正常的事儿 , 为什么学生只在罚站无聊时才有心情观察风景 , 体味生活呢?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在学习中寻找美、发现美的敏感?如此一思考 , 文章表面意义之外的深刻性也就自然显现了出来 。这显现 , 又不是作者强加给读者 , 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去领悟 。如此 , 表面浅显的文字 , 便有了相对丰富的情感和相对深刻的内涵 。
总之 , 好的记叙文 , 情感必然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生成的 。而这情感 , 又反过来推动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


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范文6篇)

文章插图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 未经作者本人许可 , 不得转载 , 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作者:刘祥  , “三度语文”首倡者 , 正高级教师 , 特级教师 , 江苏省教学名师 。出版个人教育专著12部 , 发表教育类文章一千余篇 。其“三度语文”教学主张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 《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中学语文》等报刊均有专文推介 。应邀在17个省开设示范课和主题讲座共二百余场 。教学专著各大实体书店和各大网络书店有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