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时(相见欢李煜)

所有的情感,在唐诗中,都能找到共情,

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欣喜,

是“三春三月忆三巴”的思念,

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深情 。

亲手写一首格律诗,抒发心中的真实感受 。

《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教你学填词 。

点击下方图片,看免费课程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公元978年,距今1041年的七月七日,一代帝王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

相传,七夕那天,李煜在府邸之中,令随行宫人们作乐,声闻于外 。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宋太宗耳中,大怒 。于是李煜被太宗赐下含牵机药的毒酒,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为了李煜的绝命之作 。

叶嘉莹先生曾评价道:“悲欢一例付歌吟,乐既沈酣痛亦深 。莫道后先风格异,真情无改是词心 。”

这位“生为词宗,死为词魂”的帝王,虽终究无法守护他的故土故国,却留下了如《浪淘沙》《虞美人》那些凄婉动人的词句,用一生心血书写着人间“真情” 。


酣时(相见欢李煜)

文章插图



01 放荡诗酒的欢情公元937年七夕,南吴天祚三年,李煜出生 。取名从嘉,取从心顺意,嘉和万世之意 。可惜,在那个唐末藩镇割据、政权分崩离析的时代,这样的愿望注定是一种奢求 。

在李煜出生那年的十月,他的祖父——其时早已权倾南吴朝野的李昪,逼迫傀儡皇帝杨溥禅位,并自认唐宪宗子建王恪后裔,改国号为唐 。

一场名为南唐的繁华戏剧正式拉开帷幕 。

南唐在李昪的励精图治下,一跃而为“十国”中的强者 。然而随着中主李璟的即位,征战无度,任用佞臣,失掉民心 。南唐在他的手中,由江南崛起的最大势力,变得国土沦丧割地上贡 。

待到李煜25岁时身不由己地登上王位,交到他手中的南唐江山早已千疮百孔 。偏安于江南十九州,且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

追求现世快活,也成为南唐社会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即便是李煜,也不例外 。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秦始皇、周穆王虽然雄视天下,耀威四海,但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堕入尘网之中,只能是自寻苦恼 。万古到头终一死,又何必为了虚名而劳瘁心力 。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倾碗更为寿,深卮酬宾”,这些诗歌都表现了李煜对道家思想超然的处世态度的推崇 。相比君王,他更适合做一名放荡诗酒的文人,或是经纶满腹的高人隐士 。


酣时(相见欢李煜)

文章插图
他天资聪慧,通晓音律,善词章,工书画 。书法学柳公权,十得八九;他自创金错刀笔法,如寒松劲竹;他用卷帛写大字,被后人称为撮襟书;他画墨竹,烟梢露叶,有清爽不凡的神韵;他博闻强识,藏书阁中有书十余万卷 。

“生于深宫中,长于妇人手”,李煜的少年时代是在锦衣玉食的泼天富贵中度过的 。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

【酣时(相见欢李煜)】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

睡至日上三竿,金炉飘香,美人歌舞,美酒佳肴,管弦声声 。《浣溪沙》里,满是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生活画面 。

轻歌曼舞,诗酒欢愉,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李煜丝毫不加掩饰,一任真实情感的流泻 。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是词人驾车出游、会赏春光时的经验之谈,行乐须及春 。在他的词作里,写欢乐便从头到尾都是欢歌笑语,有说不尽的风流缱绻 。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此时的李煜有如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满心欢喜地追寻着人间的欢乐 。

然而繁华至极,往往便是荒芜 。如今的他有多么欢乐,此后的他就会有同样深刻的哀愁忧苦 。




02 哀婉至诚的痴情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蹙双黛螺 。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漫漫长夜里,词人想念意中人一袭轻衫、轻蹙娥眉的情态,难以入眠 。这首《长相思》据说是李煜为大周后娥皇写下,以倾诉相思 。

李煜18岁那年,娶了南唐元老重臣周宗的女儿——娥皇,便是后来的大周后 。史书上记载:“娥皇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

李煜与大周后志趣相投,婚姻生活十分美满 。大周后在音乐上的才华夺目,曾当场编写两首曲谱《邀醉舞破》、《恨来迟破》,引得李煜欣喜叹服不已 。

据说,唐代的《霓裳羽衣曲》,到五代时已成绝响 。后来李煜得到了残谱,大周后和他一起变易讹谬,去繁定缺,使残谱重新变得清越可听 。


酣时(相见欢李煜)

文章插图
李煜还特地为此写下了一首《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

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

明媚艳丽的宫娥们在豪华的宫殿中依次排列成行,随着境界阔大、气象悠远的笙箫之声翩翩起舞 。令人沉醉的香气飘荡在风中,词人意兴飞扬,不自觉地拍着栏杆 。

歌罢酒阑,曲终人散,不用点燃红烛照明,权且趁着这晴朗月色,放马而行 。南唐宫廷的纸醉金迷、声色醉梦,在此被渲染到了极点 。

此时的李煜与大周后感情非常好,白天同大周后一起游山,划船,晚上便一起唱歌,跳舞,“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

然而这样的甜蜜并未持续太久,乾德二年的初冬,大周后不幸染病卧床 。后来病势恶化,虽然李煜朝夕相守,衣不解带地照顾,但她美丽的生命仍然如春花萎地般,就此凋零,享年只有二十九岁 。


酣时(相见欢李煜)

文章插图



李煜悲痛万分,几次想要投井自杀,幸而得到臣子搭救,多方劝慰,他痛苦的心情才稍稍平静 。然而每每触物伤怀,他仍是悲痛不能自持 。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

《书灵筵手巾》

手巾上仿佛还能闻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画眉的黛烟也在手巾上留下了点点斑痕 。可是物是人已非,从前的甜蜜都成了今日的凄楚 。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娥眉 。

《感怀》

桐花又开,可昔日同我一起观赏的人去了哪里?暮色沉沉,烟雨凄凄,我独自凭阑的惆怅又有谁能懂得呢?不知不觉间眼泪已打湿了衣襟 。

李煜性情里有一种纯真,那便是他待人、待事都极其真诚,从来不知道掩饰与回避,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与无畏 。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

这种性情的纯真,让李煜得以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的宣泄,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因而哀婉动人 。但也正是这种心机的单薄,让他无力成为乱世里的豪强帝王,运筹帷幄,挽救如风中飘萍的南唐国运 。




03 国破家亡的悲情公元975年,宋军兵临城下,李煜携着神情悲戚的臣子们肉袒出降,受尽屈辱 。次年正月初四,赵匡胤冕旒衮服,于明德楼前,接受李煜等南唐君臣后妃的跪拜 。

在帝位15年间,李煜秉行着“外示恭俭,内怀观望”的基本国策,不仅主动削去唐号,自称江南国主,还每年从国库中拿出大批财物贡宋 。

他希望以自己的一片赤诚,获取宋太祖赵匡胤的宽容之心,实在太过天真 。“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煜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


酣时(相见欢李煜)

文章插图
他自恃在文化上优于赵宋,而不甘心臣服;他希望保留自己作为帝王的尊严,却又不具备维护这种尊严的能力和底气 。

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他索性苟且偷安、沉湎声色,以瞬时的欢乐麻醉痛苦的神经 。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欢乐是那样的短暂,痛苦却仿佛没有尽头 。作为降王,李煜虽然没有性命之忧,却被剥夺了人身的自由,被践踏了人格的尊严 。

每每从醉酒中醒来,看着戒备深严的高墙深院,感受着“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行珠帘闲不卷 。终日谁来?”的寂寞凄清,回忆着往日“春殿嫔娥鱼贯列”、“金炉次第添香兽”的繁华奢靡,李煜觉得肝肠寸断,涕泪沾襟 。

他笔下那些凄清愁苦的词句,有如汩汩流水,源源不绝;又如阵阵笙箫,凄恻哀婉 。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浪淘沙》

词人在梦里重温了过往的繁华,然而潺潺春雨、阵阵春寒却将词人的残梦惊破 。梦中越是欢喜,醒来便越加悲凉 。

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在《李后主评传》中评价道:“一片血肉模糊之词,惨淡已极 。深更半夜的啼鹃,巫峡两岸的猿啸,怕没有这样哀罢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乌夜啼 其一》

自古以来,暮春残景往往寄托着词人之悲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词人叹花,也是自叹 。那人生的寒风冷雨,他又如何抵挡得住?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似乎已不再是仅仅书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 。水之必然长东,有如人之必然长恨,沉哀入骨 。

个人之愁已升华为家国之愁、人生之愁、人类之愁、生命之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李煜的词作能够在千百年后仍然引发人们的共鸣 。


酣时(相见欢李煜)

文章插图



王国维曾说,李煜的词作是“以血书者也”,是用血泪书写 。李煜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这样的人往往感情敏锐、性情真淳 。欢乐的时候,是极致的欢乐;忧伤的时候,也便有入骨的忧伤 。

国破家亡的悲凉,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身世难测的悲戚,过往繁华的眷恋......种种情绪积聚在李煜心中,他的每一声呼喊,都沁满了深忧巨痛,将血泪注入笔墨之中 。

孱弱怯懦,偷安苟且,这样的李煜或许不是个好皇帝;可真挚纯粹、深情忧郁,这样的李煜却是一个好词人!

参考文献

周仕惠 徐建委《风住尘香花已尽——李煜、李清照词品读》


酣时(相见欢李煜)

文章插图
","content_hash":"0513c6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