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术语(现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
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 (2016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
【答案】
“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 。(答“空”字说明理由也可给分)
(2)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答案】
“闲”既是环境的的“宁静”之境,又是一种“闲适”之情,“人外”应是“世外”之意,“闲”勾勒出“小台”的“宁静”景物特征,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的喧嚣的“闲适”之情 。
?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
答题模式: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
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
5、答题示例:2016年上海卷诗歌鉴赏真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
问: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
答: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 。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 。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
?
练习:(2015年课标I卷)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
问: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第一问(3分):表现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
【解析】
诗歌前两联借“闻说”他人之语,想象北庭“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的朔北风光,越是极写北庭环境之寒冷艰苦,越能凸显自己戍边卫国、勤王立业的豪情壮志,颈联以“白草”“青山”两种典型景致写途中所见,尾联则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升华主题、提升格调的作用 。两道考题前者要求考生对比常见的景物描写角度,发现该诗间接描写的特点,从而认识到想象力在古代诗歌艺术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后者虽然问的是最后一句的情感,其实就是结合最后一句谈谈全诗的情感 。那么结合题目、作者生平、主要风格,还有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岑参把保家卫国、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团聚孰轻孰重分的非常清楚,虽然思乡思人,但依旧以国家大事为重,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
4、答题模式: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
5、答题示例:2018年课标卷Ⅱ第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
问: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
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


?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
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
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
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
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
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5、答题示例:2018年课标卷Ⅲ诗歌鉴赏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
精卫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
答案:A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
答:
观点一:同意 。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
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
观点二:不同意 。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
5、答题示例2015年北京卷诗歌鉴赏真题
醉翁操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
问: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答:
《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 。下阙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 。《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
?
练习:(2017年上海卷)
杂诗
(明)丰坊
孤松挺穹壁①,下临万里波 。
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 。
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 。
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
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② 。
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 。
〔注〕①穹壁:高高的崖壁 。②嵯峨:高耸的样子 。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示例一:
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对君子身处困厄仍然坚守气节、孤高傲世的赞美,以及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蔑视 。
示例二:
作者以孤松自比,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蔑视和对遭受打击的愤慨,表现了自己孤高傲世的精神和坚守节操的意志 。
六、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
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
4、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
答题示例2017年天津卷诗歌鉴赏真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
问: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
答: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
?
练习:(2017年课标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
问: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
?
(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
?问: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6分)
答: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
4、答题模式:
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术语(现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
5、答题示例:2007 年四川卷第 12 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练习:(08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
②趱:赶快 。
③苫:用草覆盖 。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