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王维)
谈起杜甫的《望岳》,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那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事实上,杜甫一生曾写下了三首《望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以及南岳衡山,并且这三首《望岳》诗分别写于杜甫青年时期(25岁),中年时期(47岁)以及暮年时期(58岁) 。
文章插图
“衡、 华、岱皆有 《望岳》诗,岱以小天下立意,华以问真源立意,衡以修祀典立意,指趣各别 。”这是明人黄生对杜甫三首《望岳诗》内容上的概括,不同的内容必定有不同的感情抒发,青年时,昂扬奋发;中年时,苦闷彷徨,而暮年时,则是安于天命 。
接下来,便让我们由三首《望岳》走近杜甫 。
文章插图
雄伟泰山 少年壮志东岳泰山,以拔地通天的雄姿立于中华大地之上,它是五岳之首,更是中华名山之首,帝王在这里封禅,文人在这里吟咏,更有无数的平民百姓在这里祭拜 。
而在1200多年前,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了它的面前,看着巍峨高大而又神奇秀丽的泰山,诗人写下了流出后世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首诗,为世人所赞叹,为后人所吟咏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一句“岱宗夫如何”将自己初见泰山时那无以言表的感情生动的展现了出来,而紧接着一句“齐鲁青未了”更是勾勒出了泰山之高,难怪被后人称赞道:“囊括数千里, 可谓雄阔 。”
而说完泰山之高,便是泰山之秀,一句“造化钟神秀”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而等待近望泰山之时,泰山的巍峨高大又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阴阳割昏晓”,泰山之高,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分隔 。
读到此处,一座遮天蔽日的泰山仿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
接着,“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细望泰山,看着山中云气层出不穷,诗人的内心为之荡漾,而翩翩归鸟更是烘托了泰山的秀美 。
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更是将泰山磅礴的气象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前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气概,后有杜甫“一览众山小”之气象 。
此诗,无愧是千古名诗 。
文章插图
杜甫此诗,读之使人壮怀激烈,在这首诗中,有着诗人俯视一切的气概,有着诗人兼济天下的抱负,更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以及对未来的一种自信 。
而此诗,作于诗人25岁 。
杜甫,出身于官僚世家,家庭环境优越,因而自幼便饱读诗书,更是立下雄心壮志 。
他曾在《祭远祖当阳君文》中表示“立誓继承远祖之遗烈”;在《房兵曹胡马》中表示要做一匹“万里可横行”的骏马;也曾在《画鹰》一诗中表示要做一只“击凡鸟”的雄鹰......
然而,736年,杜甫科举落榜 。于是,杜甫便沿着齐赵一带漫游散心 。
忤下考功第, 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清狂 。(《壮游》)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泰山的面前,看着挺拔的泰山,就如同自己的人生壮志,而那登顶之时就仿佛自己壮志已酬之时 。
可见,青年时期的杜甫虽然刚刚遭遇了挫折,但是却锐意十足,充满了斗志,更充满了自信 。
文章插图
险峻华山 中年忧虑西岳华山,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在群山中以险峻著称,而在人世间,最险峻的莫过于帝王心 。
公元757年,杜甫从沦陷的长安冒死西逃投奔唐肃宗,被授予了左拾遗一职,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杜甫上疏唐肃宗不应该罢除房琯宰相一职而遭到唐肃宗的不满 。
“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 诏三司推问”758年,房琯、严武先后遭到了贬谪,接着杜甫被外放到华州,出任华州司功参军 。同年六月,杜甫离京上任,在途中,杜甫写下了第二首《望岳》
文章插图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西岳华山高耸入云,好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山在它的周围就像它的儿女一样 。本诗一开始,诗人便运用形象的比喻刻画出了华山之高 。而后两句,诗人又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其实,对于诗人来说,华山之高,实际上就是朝堂之高,就是帝王之高,而“安得”两字则是诉说了诗人无穷的心酸 。诗人冒着死亡的危险前去投靠帝王,本以为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却不料得到的是皇帝的贬斥 。自己明明一代忠臣,却始终的不到重用,青年时那“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到了中年,或许早已飘散 。
接着,“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这两句写的是诗人仰望华山,想要攀登,却并未攀登,“无归路”、“有一门”,通过这两句,人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华山的险峻 。
人到中年的杜甫早已是多病在身,看着高耸险峻的华山,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这是不是也意味着自己的理想也要难以实现了呢?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等到天气转凉后,一定登上山顶,去找白帝问问“真源” 。
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大天帝之一,真源,天理 。在这里,其实是一种隐喻的表达,白帝指的就是当朝皇帝唐肃宗 。那么,杜甫想要问肃宗什么呢?或许问他为何不识人才,为何听信谗言等等 。但我想,杜甫想问的自己内心都是很明白的,只不过求得一个内心的安慰罢了 。
彼时的杜甫,是失意的,是彷徨的,理想难以实现,人生步入中年,险峻的华山不但代表了凶险的帝王心,更代表了自己艰险的前半生 。
文章插图
秀丽衡山 晚年哀叹南岳衡山,以秀称天下,同时,早在上古时期衡山便是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之地,而诗人看到衡山时已经步入晚暮之年 。彼时的杜甫一直过着漂泊不定,凄苦悲惨的生活 。
769年,杜甫乘船进入了衡山县境,写下了第三首《望岳》 。
文章插图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这首《望岳》诗很长,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大致意思是,南岳衡山与天上的朱鸟遥相匹配,祭祀南岳的祀典是由来已久 。行舟至此,诗人领略了山川的灵秀 。接着,诗人指出,治理国家靠的不是祀典的隆重、 祭品的多样, 而是德治, 是仁政 。可是,像虞舜一样的有德之君却早已没有了 。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节选)
从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杜甫以德治世的政治理想,以及对当今君王的失望 。
而第二部分诗人先是讲述了自己因贬官而流浪到潇湘一带,舟行湘江,眼观风景,后又讲述了有关衡山的一些传说 。
总的来说,这一部分,重点描写的是衡山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 。
而最后一部分,诗人又讲到了祭祀 。
诗人先是讲述了自己由于时间原因不能登临衡山,等到他日一定会沐浴祭祀 。接着一句“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流露出杜甫的忠君思想 。
总的来讲,杜甫的这首《望岳》要比前两首立意更深,感情更真,此时写于杜甫58岁,在这首诗中,有杜甫艰险一生的总结,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有对天下,对百姓,对君王的一种“忠心” 。
我们都清楚,杜甫一生是悲惨的,是凄苦的,但是,杜甫却始终没有放弃 “致君尧舜” 的政治理想,或许此时的他已看淡人生,看淡生死,但是却“一饭未尝忘君” 。
文章插图
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三座名山,见证了杜甫的一生,三首《望岳》,见证了杜甫一生的心路历程 。
泰山,华山,衡山,这三座山就是杜甫人生的三座里程碑,泰山《望岳》,代表了杜甫年轻时期的自信;华山《望岳》,代表了杜甫中年时期的迷惘;而衡山《望岳》则是代表了晚年杜甫的忧叹 。
【杜甫生平(王维)】三首《望岳》带我们领略了不同的山川景色,也带我们认识了不同时期的杜甫,从齐赵到秦陇再到湖湘,从少年到中年再到晚年 。地点变了,时间变了,但是,在这三首《望岳》中却有一样没变,那就是杜甫那颗忠君爱民之心 。
- 杜甫|为什么孩子的语文课本不能翻?自画插图惊艳众人,父母不妨看看
- 补充营养|12岁男孩半年长高10厘米,妇幼医生平时多吃2物,长个促发育
- 李白的一生经历(李白和杜甫相遇)
- 大诗人是谁(杜甫的诗)
- 唐诗三百首孟浩然的诗(唐诗三百首 杜甫)
- 望岳表达诗人远大抱负(杜甫望岳这首诗)
- 杜甫望岳其二(望岳是什么山)
- 举例论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阁夜杜甫表现手法)
- 晚春韩愈(赋怎么读)
- 戏为六绝句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