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大班组

“疫情过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主题前审议的第二阶段成果共享

-西湖区协同教研员团队出品-




01 理解研修工具之间的关联性

研修工具一:一张图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研修工具二:一条路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发现关键点:研修工具之间的关联性




▲“一条路”是在“一张图”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获得核心经验的一些活动的有序串联 。

▲必须要建立“一张图”和“一条路”之间的关系,如实现“一条路”中活动与“一张图”中重要资源、必备经历的链接 。




02 体现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方式

问:我们的主题是基于大班幼儿对于此次“疫情”的已有经验而生发的,那么这个主题该如何体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它与其它日常的主题活动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答: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部分研修中的实录#




梳理总结: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结合我们的《主题审议研修指南》来对儿童的经验进行辨识 。在此基础上,对儿童的发展机会与学习可能性进行分析 。




好啦,现在为您奉上

“大班主题资源包”

每一张图都值得细细品味哦

↓ ↓ ↓




身心健康

象山幼儿园:《给武汉小朋友的一封信》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翠四幼儿园:《你好,免疫力先生》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科学认知

申花路幼儿园:《病毒星球》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文苑幼儿园:《听说和蝙蝠有关》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社会情感

北山幼儿园:《我们被“隔离”了》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三墩幼儿园:《我想成为您》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武林门幼儿园:《加油!武汉热干面》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西湖幼教为何会

如此高效、专业的完成这一切?

那是因为,

近年来西湖幼教积极推进

“儿童观重塑”“课程孵化”等课改行动

我们的教研员沈颖洁老师

和她所带领的协同教研员团队

已然形成了“理念高度契合

行动高效协作”的工作风格 。




研修感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政苑幼儿园 金珍珍

研修中,为了设计出一份有意义、操作性强的图和路,我们着重梳理了一些关键要素 。带着对于“一张图、一条路的”的拆解认知与理解,显然在前后的设计对比中,看到了老师们对于主题把握上的一种外显转变:从之前的核心经验指向宽大、涵盖内容广泛、逻辑维度多重,到现在的目标导向简洁易懂、必备经历清晰明确、重要资源贴合、指向聚焦 。而这一系列外显调整的背后,也印证着老师们对于儿童学习的深度理解与思考:一张图的优化设计,让老师清晰地意识到,一个主题的纵向深入设计,是让孩子们的经验获取更加连贯深入,最终达成经验的自我内化 。因此,打破了主题设计看似前后经验关联,实则活动开展却是点到即止的状态 。




一条路的设计,让老师更加关注孩子的经验是在经历的事件中体验、萌生、滋长的,因此突破了重集体教学、领域均衡的概念 。形式上的转变正是老师对于儿童学习需求的深入认知和理解 。




大班请来我家玩(幼儿园的20个案例大班)

文章插图
文苑幼儿园 黄雯君

在这次“疫情过后我们做什么”的网络主题研修中,大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聚在一起,开启了一段关于“儿童与课程”的研讨 。在沈特携协同教研员完成的《西湖区幼儿园“疫情后”主题审议研修指南》引领下,各园老师也纷纷加入了教研的行动中 。和往年不同的是,参与本次的研修的除了各园业务负责人之外,年级组长及骨干老师都能进群参与表达和对话,直接受益,对“一条路、一张图”指引课程实施真正走向“操作化”、“情境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更好地内化了“儿童在做事中增长经验”的课程观 。




我们看到很多幼儿园的“一条路”中都有留白,说明老师们都具备了“在课程实施中需要辨析儿童的兴趣、问题”的课程意识 。基于这类“留白”,老师们又聚焦“何时留白、如何留白”进行了讨论 。我们发现“儿童有丰富表达的时候要留白”、“儿童可能有分歧的时候可以留白”、“儿童可能有困惑的时候要留白”,“这些留白”往往就是教师需要给予支持且有新的学习契机的时刻 。这些“留白时刻”,教师可以给予一些“选项”让儿童去思辨,给予一些“重要资源”给儿童以回应,给予一些“时间和机会”等待儿童去试误和发现……




接下来,关于“学案”的研修还在进行中,相信这又会是一段专业储备、创新理念相互碰撞的思维旅程,是我们不断去与儿童的“经验和学习方式”进行关联的美好经历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ID: xihuertongyanjiu) 。小编:紫荆 吴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