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撰文/赵若南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2019年的入学季让人记忆犹新,白日里的酷热渐渐消散在晚风中,微热的东南风吹来,夹杂着一丝凉爽,在海南岛这个四季不分明的秋天,我们与张简老师相识,亦与古琴相识 。

习琴以来,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时间与琴友们谈一谈古琴,对习琴心得梳理一番,却总是临阵脱逃,这正是应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此也只能粗枝大叶地将自己习琴以来的一些感受与之分享,经过将近两年的古琴学习,我所收获的不仅是琴技的提升,更是心境的蜕变 。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光里,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在我眼前打开 。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犹记得第一次听到曹老师说“要学好中国音乐史,必须要学习古琴”时的激动心情 。当初之所以选择中国音乐史专业,正是怀揣着对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而古琴,作为华夏音乐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心之所向,我欣然往之 。

2019年的9月23日那天,是我们的第一节古琴课 。我们一行五人搭乘公交,越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敲开了铉庐的房门 。目之所及,在里是饱经岁月沧桑的青砖旧墙,随风摇曳的琪花瑶草;墙外还有灯光璀璨、浮华喧嚣的另一个世界 。仿佛在繁华都市中的一方净土,又如置身于静谧的山间小屋,午后的阳光从窗前缝隙中流淌下来,阵阵幽香扑鼻,张简老师站在门口微笑着欢迎我们,让所有人这颗躁动的心逐渐安静了下来 。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对于古琴最初的接触,老师并没有急于让我们上手去练习曲目,而是带着我们先去了解古琴的历史、古琴的文化,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富,从“琴器”到“琴艺”,再到“琴学”,最后发展至“琴道”,随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古琴文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最早属于“六艺”范畴的琴艺就是古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必备的“琴、棋、书、画”修养中,为首的琴不仅仅是一种愉悦身心的“器”,更重要的是个人修身养性的载体,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

循古探源,对于古琴,我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从介绍减字谱开始,老师又讲明了散音、按音、泛音的区别及弹奏方法,古琴中左右手都有哪些指法,七弦的名称都是什么,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中,所有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在我的乐谱本上,所记写的第一首乐曲便是《沧海一声笑》,它的曲调大多人耳熟能详,可是在古琴上的演奏对于我而言却是头一回 。

初学时手指不够灵活,动作太过僵硬,得音不好,琴曲的味道还不够,总之有诸多问题,但老师对我们所有人的学习总是持鼓励态度,这也是我们学习古琴能一直坚持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等到学习完《秋风词》,老师开心的与我们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十一月份要在海南省博物馆举办一次雅集,这是我第一次上台表演琴乐作品,心中除了期待,更多的是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弹错,担心被其他人嘲笑 。但演奏结束后老师的一番点评却让我信心大增,她说我看起来虽然很紧张,但弹得还是比较稳 。通过此次雅集,我亦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众人面前表演,很多人都会紧张,但是部分表演者能将作品完美的呈现出来,而部分表演者却只能磕磕绊绊完成曲目,无其他原因,唯手熟尔,勤学苦练是克服紧张唯一的办法 。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第一学期结束后,受疫情影响,学校延期开学,古琴课程也停课大半年 。

初学古琴,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学习体系,便不得已终止,于是我对古琴的兴趣也日益减退 。直至开学后的某节课中,学院专业老师忽然问我们还要不要学习古琴,本着多学会一门技能的心思,再次联系了张简老师开始新学期的古琴课程学习 。

从《关山月》到《春晓吟》,如果说之前时期的古琴学习只是让我愈发熟悉古琴的演奏方法,那么《春晓吟》这首作品则真正让我感受到了琴乐的魅力 。

这首作品以散音开篇,在春天黄鸟啭,野径白云间的慵懒意境中展开;中间部分既展现了清新如鸟鸣般的泛音音色,又将江水流春、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从放入收,春色虽美,终归不永,曲调回到散板,淡淡哀愁涌上心头,几声泛音终了 。其意蕴在婉转曲调中肆意抒发,每每弹到这首作品,都让我对古琴更加喜爱 。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随着对古琴演奏技艺的娴熟、对减字谱的熟悉,至研二下学期,我们对于古琴的学习速度明显加快了,曲目难度加大,课后的练习时间也不断增加 。

简老师一直教诲我们几人,作为一名习琴之人,决不能仅仅是把指法练熟、表现高超的技巧,亦或是演奏难度高的曲目,更应该懂得“述琴” 。为此老师曾多次提出要我们几人各自准备几十分钟的“琴学模拟讲座”,但总是被各种事情耽误,一直未能实现 。直到这一学期,琴学模讲再次被提上日程,初时因刚习完《凤求凰》一曲,我便打定主意讲一讲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后在课上与老师偶然提到,老师却说他俩的故事早已流传千古,希望我能讲一讲乐律 。即使对于我们这些专业学生而言,尚不敢随意说自己懂乐律,现今却要将它讲清楚、讲透彻,我心里打怵,既担心讲的太复杂,自己都似懂非懂;又担心讲得太粗浅,白白浪费同学们的时间,总之是进退两难 。直到周末的下午,正练琴时,灵光闪现,想到自己可以讲讲先秦时期乐律学的发展历史,还可以与古琴的调式相联系,也算是活学活用 。于是练琴结束后,立即查阅资料,一番详读下来,方才对乐律学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知一些皮毛 。古代的五声调式,不仅仅是音程关系的体现,它也代表了君臣民事物,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它不止是悦人悦己之器物,亦体现了君子之情怀 。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碍于时间关系,琴学分享内容只能一再压缩,在课中我为同学们介绍了先秦乐律的发展,也与同学们探讨了古人是如何去形容五声的,又是怎样将十二律吕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的等有趣问题 。

短短二十分钟的讲解,台下却花费了我大量功夫,但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除了了解到更多课外的知识,对于古琴调式方面的学习我也更加深刻 。

时至今日,有机会能抒发内心所想、分享手中所练,故而要将个人习琴心得小结一番,希望得到前辈和同仁的指正 。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个人认为习琴第一要义是心须静 。在《昭德新编》中有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静心,心静,是对一个人的历练 。

通过对古琴的学习,我们要明了习琴的目的不在于实用,而是养心养性 。正如《谿山琴况》中所强调的古琴表演艺术的二十四个审美范畴,即和、清、静、远、轻、重、迟、速等二十四况,其中以“和”为理论核心,只有心静音乐才能达到中正平和,由里及外,我们在演奏过程中才不会过于急躁,在对作品细节的处理上才会有更多耐心去表达,这正是古琴演奏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 。

习琴第二要义是情与艺相结合 。在古琴学习及演奏中,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自不必再说,古琴技艺的基本功——指法的磨练必不可少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对于琴曲的学习都要有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 左手指法中的跪、带起、推出、抓起、同声、撞、进复、退复等,以及右手指法中从最基础的托、抹、挑、勾,发展到不同的组合如轮、锁、撮、滚拂、打圆、双弹等,每一个指法所表现出来的音色、动作的规范都是我们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除了最基本的演奏技法要练好,每首琴曲所蕴含的情感我们也要深有体会 。君心,亦当如琴心,古琴音乐的内容就是要表达情感,不仅要了解琴曲本身所带有的文化内涵,演奏中也要在节奏、强弱、速度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

习琴之第三要义是勤学苦练 。“竭豆练琴”的故事可能部分琴者不甚了解,晚唐琴家陈拙,即使被认为是“音乐天才”,他仍坚持苦练琴艺 。他每向老师学习一首琴曲时,就取一升豆子来,弹一遍拿走一粒豆子,直至把数百颗豆子全部拿完,才结束一天的练习 。张子谦先生更是勤学苦练的典范,严晓星在《近世古琴逸话》中曾写到:张子谦先生在文革中被发配到“牛棚”,手边无琴,但怕久未练琴荒废琴艺,便一边以手虚弹,一边唱弦,以这样的方式“练琴” 。子谦先生即便身处井隅,也坚持每日练琴,从无懈怠 。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真正算起来我与古琴相伴仅一年余几月,写下这篇心得体会,不仅是感恩琴路漫漫,有幸与张简老师相识,亦是对前期习琴之路的回顾 。

此时此刻,风已清,月朗琴复鸣……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

古琴初学者用什么琴(琴路有知音)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