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名中医“把脉”中医药人才培养:建设防治研结合的“宝塔形”梯队

新华社客户端西安12月10日电(采访人员蔺娟)从事中医药工作53年,年逾古稀的陕西省首届名中医刘华为至今仍坚持临床和带教工作。他是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来先后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师承博士、全国中医优研人才等600余人。在他看来,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应根据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建设防、治、研三结合的“宝塔形”人才梯队。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医药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高质量供给不够、人才总量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中医药人才培养可以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刘华为说,“科研和理论是顶层、治病是中层、防病是底层,防、治、研相结合,形成梯队。”
刘华为建议,在高级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以博士硕士毕业生为培养对象,以临床科研为培养方向,以跟师(国家级师承导师)为主要方法,争取培养出中医大家,能看病,看好病;在中级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以本科教育为主,目前本科毕业生普遍缺乏中医临床思维,看病疗效差,规培效果差,应改进培养方式,确立以省级师承为主的培养方式,聚焦临床,打造一批能看病的专科人才;初级人才培养包括确有专长人才培养,应以区县为中心,举办区县级中医进修学校,培养确有专长的中医药人才,对于民间中医进修学习应多加鼓励,可以适当放宽准入条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名中医刘华为传承工作室”就在吴起县等五个县区设立了中医传承工作站,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培养基层中医医疗人才。
人才培养|名中医“把脉”中医药人才培养:建设防治研结合的“宝塔形”梯队
文章插图

人才培养|名中医“把脉”中医药人才培养:建设防治研结合的“宝塔形”梯队】 师承教育是传统中医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鼓励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刘华为表示,从实际看,目前还存在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所选徒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等问题。
他建议,首先,应选好导师,遴选那些门诊量大、临床疗效好、社会影响力大的人为导师,不应唯论文、唯科研、唯出身、唯学历去选拔导师;其次,要选好徒弟,应选拔那些热爱中医药事业,且有一定中医基本功的人员为徒,高层次徒弟应从硕博毕业生中选拔,省级和各医院都要形成相对稳定的师承梯队,有人、财、物的保障机制,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长久实施;此外,在师承方法方面,徒弟须全面、准确地继承老师的临床经验,包括辨治、诊断、用药、配伍、药物炮制等方面,只有这样,徒弟的临床水平才能得到质的提高,达到真正的跟师目的;同时,在考核方法方面,应以临床疗效为出师标准,每位出师者在出师时,其门诊量必须较跟师前有所提升,或门诊量位于同龄人员门诊量的前列,而不应以论文、科研为考核的唯一标准。
目前,陕西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初显,初步形成了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陕西省现有国家中医药培训基地11个,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1万余人、技术人员3.9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