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人间“感冒”二三事

随着冬天的脚步渐渐接近,人们逐渐穿上了加厚的秋衣秋裤,披上了蓬松的羽绒服,家居时更是棉被毛毯、空调暖气不一而足。但纵使如此,不论户外还是室内,无分大人或是小孩,此起彼伏的喷嚏和咳嗽声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依然还是要受到“感冒”的烦扰。
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病,大家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快速了解一下。
一、“感冒”就是流感吗?
流感|人间“感冒”二三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感冒”其实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医学术语,而是对于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鼻咽部症状的大致统称,有时候还会捎带一些腹泻之类的其他症状,可以说其涵义是比较广泛的。如果把概念上的范围稍作合理收缩,我们可以把包括了喷嚏、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咳痰的这一类鼻咽部分泌性症状的病情表现的这一类疾病称之为“普通感冒”。
但是,流感的概念就有些不一样了。流感的全称是“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医学领域的专有名词,用来特指由于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相对于普通感冒而言,流行性感冒有它自己的特征。首先,流感更容易出现发烧,尤其是容易出现高烧。其次,流感常常伴有比普通感冒更明显的全身症状,比如头痛、乏力、肢体酸痛。同时,流感的分泌性症状较之普通感冒就不太明显了。大家如果不小心得了感冒,可以对照一下以上几条,如果符合其中一条或几条的情况,那就要多想想自己是不是得了流感并及时就医。这对早期感冒病情的诊治无疑是有一定益处的。
二、不同类型的“感冒”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前面我们已经提过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区别,不过这还是将概念范围缩小到仅限于名称为“感冒”的病情类型。实际上,有很多情况下人们在仅有鼻部症状、咽部不适或以两种为主要表现的情况下有时候也会被称为“感冒”。像这种广义的“感冒”在医学上有个大体的统称:上呼吸道感染。
在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中,除了刚才提到的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以外,还有其他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以发病部位来命名。比如主要发生在鼻部的感染就叫做鼻炎,主要发生在咽喉部的感染就叫咽炎或喉炎。如果就医后进一步明确发病部位之后还有更细致的分类类型如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等。这些发病部位比较局限的“感冒”类型,除了一部分会出现发热以外,全身症状大多不明显,具体的表现也会因发病部位而异。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大多情况下的“感冒”都以轻症为主,但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感冒”,理论上都可以是重大疾病的前期表现,所以在“感冒”长期不愈甚或是有所加重的情况下,也不能过于掉以轻心。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三、中医理论中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有什么区别?
首先,两种情况的发病诱因不同。在中医所遵循的辨证施治原则中,病证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的风寒感冒,通常在劳累、体虚和着凉后容易诱发。而“风热感冒”的病证在于“外感恶邪、肺气失和”,通常在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胃肠功能失调或便秘后容易出现。有时候也会存在两种类型的诱因同时存在的情况。
其次,发热情况不同。“风寒感冒”大多不伴发热或仅有低热,而“风热感冒”则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高热表现。
再次, 汗液与痰的发散情况不同。 “风寒感冒”的情况下,发汗一般偏少,鼻涕、痰液这些“痰”通常不会太浓,比较偏清稀。而“风热感冒”则会出较多的汗,鼻涕、痰液也会显得比较浓稠甚至带上各种异色。
从西医的角度则可以这样理解,这两种中医概念上的“感冒”的区别,根源在于病原体的不同。以风寒着凉为主要诱因、发热少、痰液稀的“感冒”,基本以病毒性感染为主。而以经口感染为主要诱因、发热情况较突出、痰液黄稠的“感冒”,往往都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菌性感染。
四、得了“感冒”一定要吃消炎药吗?
在上一个问题里我们提到了引起“感冒”的根源在于它的病原体。可以引起“感冒”的病原体非常多,病毒和细菌就是其中的两大类型。
其中,如果是病毒感染所致的“感冒”是不需要吃消炎药的。因为通常说的消炎药指的是抗生素,这是一类只对细菌感染起效的药物。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说只有在“感冒”是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时候,吃消炎药才会有相应的效用。
当然,消炎药的种类也有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在还未确认病原体的情况下绝对不建议服用,就算确认了细菌感染最好也不要随便服用,否则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会产生一些本可避免的副作用。原则上还是应该及时就医,鉴别病原体和选用药物这种专业问题还是让专业的医务人员来解决吧。
五、“感冒”就一定要打针输液吗?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其实有一定的相似度,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打针输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就本质上来说,打针输液是一种对人体有损害的治疗手段。不论是针头入体对局部软组织与血管的损伤,还是所输注的外来药液对循环系统、内环境的刺激与影响,对健全的人体都有一定程度的伤害。所以肯定不是所有的“感冒”都要冒着这种伤害的风险进行打针输液的。
在遵循正确的原则时,医务人员都会在进行治疗前先对病人作出风险评估,且只会在病情整体偏重、采取打针输液的措施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比如需要使用静脉输注抗生素、营养支持药物或其他必要情况才会选择。而病情不重的小感冒,自然就不需要用到输液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