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古稀老人常规体检发现早期食管癌,爱吃烫、烧烤类、腌制类食物的人,得当心了

体检|古稀老人常规体检发现早期食管癌,爱吃烫、烧烤类、腌制类食物的人,得当心了】衢报传媒集团采访人员 赵凯怡/文 通讯员 聂桂萍/摄
近日,柯城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柯医”)消化内科团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李华的指导下,通过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微创治疗方式,成功为一名在体检时查出食管早癌的患者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如图)
体检|古稀老人常规体检发现早期食管癌,爱吃烫、烧烤类、腌制类食物的人,得当心了
文章插图

体检细致,及时发现食管早癌
家住柯城区的孙大伯今年70岁,平时身体健康,对体检非常重视。半个月前,他在柯医进行常规性体检。
在做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时,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崔志珍为老人开展了细致的检查。随着电子胃镜的缓缓深入,她发现老人食管中下段交界处附有些许粘液。凭着多年的检查经验,崔志珍重视了这些附着的粘液,近距离仔细观察到有小片看似正常的黏膜却略粗糙、稍稍泛红,她随即采用NBI电子染色(一种电子胃镜的窄谱成像)+放大技术,进一步观察黏膜情况。
“染色放大后,观察到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IPCL)呈扩张迂曲,粗细不均的襻状异常血管(B1型)。”崔志珍说, “随后,我们挑取了0.6毫米左右的样本进行活检化验,病理提示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考虑食管早癌。”
此患者病灶无明显凹陷、无隆起,极易漏诊,崔志珍相告,在为患者做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当电子胃镜进入时,她会先采用白光检查,退出时再用NBI电子染色技术检查一次,尽可能避免漏诊。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患者解除痛苦
孙大伯立即转入柯医消化内科治疗。消化内科主任姜小龙详细追问了病史,了解到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出现吞咽困难、胸部不适等食管癌的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也一直处于正常范围。姜小龙说,“因为恶性肿瘤早期往往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而孙大伯通过定期的体检能够检查出来,无疑是幸运的。
“我这个情况严重吗?以后还能正常生活吗?”孙大伯着急地向姜小龙询问病情。
“您尚处于食管癌早期,由于发现得早,治疗效果好,恢复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姜小龙向孙大伯解释。
对此结果,消化内科团队进行了综合考虑,建议孙大伯做内镜下食管黏膜下剥离术。“和以往食管癌需要开胸做大手术不同,随着医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此类疾病可通过内镜下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生存率高,同时,我们也会邀请浙大一院的专家指导手术。”姜小龙向孙大伯及其家属做出详细解释,他们同意实施内镜下食管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方案。
标记、注射、切开、剥离……11月11日,在浙大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李华的指导下,消化内科团队为孙大伯在内镜下完整切除了约1.5厘米×1.5厘米大小的病变组织。手术用时两个多小时,过程顺利。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一周后,孙大伯出院回家。
姜小龙相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又保留了消化道的完整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与浙大一院消化内科深化合作,进一步提升科室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周边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姜小龙说。
食管癌临床发病率较高,或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食管癌是指食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源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前五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食管癌5年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食管癌的发生是个复杂过程,与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其中罪魁祸首就是‘烫’,爱吃温度高的食物,例如汤、水和茶类,这样极易对人的食道、口腔等部位的黏膜造成损伤,在反复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恶变。” 姜小龙说,常食用腌制类食物、霉变食物,吸烟、喝酒等都是食管癌的诱发因素。腌制食物如腊肉、酸菜、咸菜,以及隔夜菜、烧烤外卖等食物里面的亚硝酸盐与蛋白质分解产物合成会产生强致癌物亚硝胺;而吸烟产生的致癌物质有七十多种,也会大大增加患癌风险;长期过量饮酒,尤其是烈酒,会直接导致食道黏膜受损。
“早期食管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有症状时一般已进入中晚期。”姜小龙说,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高度警惕食管癌的可能,须及时就医。吞咽时胸骨后有烧灼感或针刺样轻微疼痛,尤以进食粗糙食物或刺激性食物时为显著;食物通过食管缓慢或有滞留感。上述症状时轻时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甚至会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