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X片是如何出结论的?带你了解影像医师——临床诊断的“侦察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韩虹丽 通讯员 崔若棣
提起影像医师,有的或许一头雾水;再进一步提醒放射科医生,大家或许以为:“哦,拍片子嘛!”。
影像医师是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群体。很多人感谢外科医生手术做得好,却鲜有人感谢影像医师病情查得准。
其实,影像诊断作为临床治疗的“眼睛”,是临床手术离不开的“路标”。
诊断|X片是如何出结论的?带你了解影像医师——临床诊断的“侦察兵”】 11月8日是“国际放射日”,我们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来看看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心态。
01
影像医生不看“片子”了!
“现在我们医学影像科每位医生座位上都有双显示器电脑。一台显示器和17英寸台式机显示器大小差不多,主要用来书写影像诊断报告;另一个显示器是方形的,有3M和5M两种类型,用来显示图像。”医学影像科主任赵建设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介绍道。
影像医生在显示器上调整着图像的对比度和明暗度。在调整的过程中,图像好似电影一样,一幅接一幅地动起来。从这些黑白的图像中,影像医师找出蛛丝马迹,寻找危害人体健康的病灶和元凶。
患者拿到手里是片子,称为“硬拷贝”;影像医生现在不读片了,而是直接从显示器上读图像,这是“软阅读”。
“现在影像学检查的图像数据都比较多,信息丰富,有的患者腹部核磁共振检查图像就多达上千幅。影像资料通过系统传输、储存、调阅,打印出来没有必要。” 赵建设说。
诊断|X片是如何出结论的?带你了解影像医师——临床诊断的“侦察兵”
文章插图

02
那影像报告是如何出具的呢?
从影像学检查到拿到完整的影像学诊断报告,首先是由住院医生和低年资主治医生初步诊断,然后再由高年资医生审核把关。影像医师清晰明确地诊断,临床医生动手术就有谱了,对患者实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一幅图像接一幅图像地阅读,一份诊断报告接一份诊断报告地审核,据悉,一位影像科医生平均每天要审阅近50名患者的影像报告。
“简单的几分钟搞定,复杂的甚至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疑难病例还需要提请全科会诊。”赵建设说。
影像医师眼前的黑白世界决定着患者喜与忧,甚至是生和死,肩上的责任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差错,审核过的报告要打印出来前,他们还要认真地核对后才敢放心签发。
诊断|X片是如何出结论的?带你了解影像医师——临床诊断的“侦察兵”
文章插图

03
其实,影像医生的日常是这样的
过去,放射科在医院里是辅助科室,现在临床医生越来越依赖仪器检查,影像医师就像“侦察兵”。
“别小瞧了这看片子的活,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室的同事们也经常围着一个片子讨论半天。
影像医师大都要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和3年的研究生深造,除了影像专业知识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知识一点不落,还要了解影像设备的使用等。除此之外,要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上岗证考试等关口,职称晋升就更难了,只有晋升到了主治医师以上然后才有资格审核报告。
一名影像医师其实对医学综合素质要求还是挺高的,首先要熟悉全身各个部位的解剖名称,然后要学会如何正确去评价图像,熟悉各临床专业疾病的不同影像表现。看图像写报告或者审核报告,明确给出一个倾向性的结论,这其中就涉及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大家的眼里,影像医师是一个神秘的群体。
其实,影像医师不但工作单调,而且工作量很大。
粗略计算一下,每天拍X光片的患者300-400人,做CT检查的90人左右,核磁共振检查的100个部位左右。负责看X光片的医师有两三位,负责看CT片的有三四人,核磁共振的也只有四人。“平时上班其实蛮累的,一天下来,最糟糕的就是眼睛、脖子、肩膀和腰椎难受不舒服。”作为主任的赵建设一边心疼着同事们,一边又只能继续在嘴里说着加油。
在医学影像科,很多医师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综合征和腰肌劳损,颈、腰椎的生理曲度改变了,椎间盘膨出,颈肩部肌肉酸疼。
诊断|X片是如何出结论的?带你了解影像医师——临床诊断的“侦察兵”
文章插图

“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因为我们影像医师深知每一幅图像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是这个黑白世界的把关人,要为临床治疗擦亮眼睛,指明道路。” 赵建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