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不用打针,口服就行,中度银屑病患者有了新选择

融媒体采访人员 宋箐
近些年来,政府加速引进了许多特效药物,同时促进国内生物类似药研发,可以说,银屑病领域新药不断。尽管目前已有诸多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但许多患者对现有治疗效果仍不满意,因此,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在银屑病药物市场日益庞大,在生物制剂已占据重要研发地位的当下,作为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斑块状银屑病治疗的口服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即将加入中国银屑病市场争夺战的欧泰乐?(阿普米司特),已瞄准了哪些目标人群,将给整个银屑病的治疗格局带来什么变化?
银屑病患者|不用打针,口服就行,中度银屑病患者有了新选择
文章插图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银屑病协会(IPC)执委、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学军教授接受《医师报》采访人员专访
银屑病不再是“不死癌症”因全国范围内大型流行病学调查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尚无银屑病患病率的准确数值。根据上世纪调查结果,结合环境改变、人口增长等因素,推测我国目前约有650万银屑病患者,中重度患者约占50%以上,考虑到基层医生银屑病的误诊漏诊率较高,我国银屑病患者实际可能远不止650万。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银屑病协会(IPC)执委、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学军教授介绍,“银屑病是慢性复发性疾病,过去一直号称‘不死的癌症’,倘若各地各级政府都把银屑病纳入慢病,流行病学调查就很容易了,这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最痛苦的情况是很多患者长期应用激素类外用药后,皮肤受损,薄得像一层纸,轻微刮碰就有紫癜甚至出血,而且皮肤的损坏不可逆。”张学军教授介绍,银屑病,又称“牛皮癣”,其产生炎症性病变,持续终身,长期以来无法彻底治愈,且易复发,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创伤。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银屑病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而近十几年来,借助免疫学发展,国内外各大医药公司开发了大量相关生物制剂及靶向药物,从注射给药的生物制剂到口服给药的PDE4抑制剂,药品种类愈加丰富,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至此,银屑病患者治疗的选择越来越多,疗效越来越好。
张学军教授说:“以前接诊一名银屑病患者,我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治愈,如今用生物制剂及靶向药物治疗银屑病,底气足了,有超九成的把握可以完全去除皮损。银屑病不再是不死癌症。”
650万患者真正的需求我国650万银屑病患者中,约一半为中重度银屑病。人体单只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以手掌测量皮损面积可简单快速了解病情严重程度。皮损小于3个手掌面积,为轻度;介于3~10个手掌面积,为中度;10个手掌面积以上即为重度。一般轻度银屑病只需要外用药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则需要口服药和生物制剂治疗。
据张学军教授介绍,生物制剂及靶向药物相比传统药物如甲氨蝶呤,短时间内就能起效,全面持久改善银屑病患者皮损及特殊部位症状。此外,生物制剂及靶向药物几乎无副作用,并发症发生率也很低,可以说是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银屑病患者|不用打针,口服就行,中度银屑病患者有了新选择】“我之前遇到一个患者,他说今年如果再治不好,他就想死了。有些人或许会认为只是银屑病而已,又不是癌症,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有当我们走近和关注这个群体,才会发现他们生活质量差,自杀率高,他们渴望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 张学军教授强调,对银屑病患者而言,除疾病治疗外,其心理诉求也不可忽视。银屑病患者承受着疼痛、瘙痒及出血等病症和耻辱感,以及来自社会、工作甚至家人的歧视,同时不少患者还在因现有治疗方式不能满足治疗需求而焦虑着。
根据《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对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的跨国研究报告,有高达57%银屑病患者在使用传统口服治疗时因为药物安全性、耐受性或有效性问题而停止治疗;而使用注射的生物制剂的患者也有45%停止治疗,依从性不高。要解决国内650万银屑病患者的这些痛点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花钱越少越好,疗效越快越好,副作用越小越好。”
随着生物制剂及靶向药物不断获批、上市,为银屑病患者选择合适他们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这也决定着疾病的走向。张学军教授表示,如果说生物制剂为广大银屑病患者带来福音,那么口服小分子药的出现则大大便利了患者,省去了注射的麻烦,更减少了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