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专访彭志勇教授:准确是即时检测技术的生命线,期待一体化诊断方案出现

融媒体采访人员 黄玲玲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教授指出,重症医学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力保障。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都是冲锋在最前线的队伍之一。
此外,重症医学科救治水平也是反映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在大型综合医院中,对极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极为重要。可以说,重症医学科集中了一个医院最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配备了专业高效的医护团队,具备丰富的生命支持救治经验,能为患者提供强大的生命保障。
提高医疗质量 应重视规范化与个性化治疗的结合近20年来,重症医学在监测技术与治疗技术方面不断发展。各种生命支持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应用愈加成熟,为重症患者提供了珍贵的救治窗口时间。然而,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如何实现个体化治疗既是难点也是未来方向。
重症患者需要“滴定式治疗”,才能更好地逆转疾病进展,改善临床预后。彭志勇解释,滴定式治疗,即给予治疗措施后,要不停地根据监测参数评估、并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实现最终的治疗目标。他认为,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中,规范化是基础,个性化是有效补充。规范化即按照指南、规范等大框架进行流程化、标准化救治,个体化则是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和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对治疗的不同反应进行具体调整,两者缺一不可。
准确性是床旁检验技术的生命线【 诊断|专访彭志勇教授:准确是即时检测技术的生命线,期待一体化诊断方案出现】如何做到“滴定式治疗”?需要通过各类监测参数对治疗方案不断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目标。重症监护室(ICU)中,“床旁检测”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近5~10年,床旁检测技术突飞猛进。“有时候在ICU,我们没办法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上午送出标本,下午才得到数据,对于ICU患者却往往是等不起的。”彭志勇表示,一个即时性的、连续性的床旁检测方案对于判断患者器官功能状态尤为重要。
“床旁检测”可使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得危重患者准确的检验结果,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在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床旁检测技术作用巨大。彭志勇强调,“床旁检测”的准确性是其生命线,如果不准确,一切都无从谈起。
此外,在紧急救援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多种紧急情况下的伤员救治中,即时诊断(POCT)集成反应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临床检验的特殊形式,其小型化、便携式特点使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青睐。
POCT是指在患者身边进行的快速诊断,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了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且不需要专业检验人员的参与,可以快速得到检验结果。POCT突破空间限制,解决了传统大型检验设备占用空间的难题。更低成本的检测项目,满足了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需求。在心血管疾病、传染病、慢病等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临床应用日趋成熟。
对于重症医学科医生而言,“我们最需要一体化检验解决方案,例如可以用同一个机器检测出所有必需指标。”彭志勇表示,一体化检验解决方案是重症医学非常亟需的技术,因为重症患者的疾病往往累及多个器官,表现为不同类别的检测参数异常。相信未来随着POCT技术不断进步和精准化治疗理念的深入,POCT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