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室|呼吁三十年,争议中的“槟榔斗士”( 三 )


行医问诊,是凌天牖从未放下的事业。为了快速进入状态,凌天牖仍保持着一个习惯,每次出诊,都提前一刻钟抵达门诊室。这是他年轻时,医院对医生的要求。每到出诊日,他都要六点多起床,吃完饭后步行至医院。
一个上午,无论是点头致意的复诊病人,还是从未见过的生面孔,他总是不慌不忙地再三嘱咐,“一定不能咀嚼槟榔,要戒烟。抽烟、喝酒、嚼槟榔的人,患癌概率增加了123倍。”
问诊临近尾声,一位二十岁左右的患者从躺椅上坐直身体。面对一位年轻病人的一句,“那我还能抽烟吗?”一向温和的凌天牖突然放大音量,语速也变快,“不能再搞了,命还要不要了。”
病人推开门,脚步被凌天牖的声音叫停。凌天牖反复地问,“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你知不知道?你还这么年轻。”
被裹挟在“两股力量”中
凌天牖总是格外关注有关槟榔的消息。
近日,槟榔广告被全面叫停的事情,凌天牖早已有所耳闻。不过他不确定,这一指令究竟是否有用。因为他使用平板电脑时发现,尽管广告里已经将“槟榔”的字样删去,但还在介绍槟榔所属的品牌,“大家一听就知道,这是在给槟榔打广告。”
担任过十余年湖南省政协委员的他,曾多次在会议上提及槟榔的危害性,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对槟榔进行相应管控。
2016年,已然退休的他和高义军一同参加座谈会,原国家卫计委、原国家农业部的相关领导都到场听取意见。医学领域的人士均指出,咀嚼槟榔会加大患口腔癌的可能性。然而,槟榔协会、食品研究部门、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最终意见不一。
曾出席座谈会的一位医生记得,当时在场一位厅级干部甚至直接说,“我觉得吃槟榔没有问题。”这让一行医生倍感无奈,“你想想,一个厅级干部都这么说,那农民、那其他民众呢,这个意识要怎么纠正。”
凌天牖坦言会有无力感。这些年来,凌天牖和学生们发现,随着货物流通的便捷度增加,槟榔越来越多。直到今天,湖南的大街小巷都少不了槟榔的包装袋。无论是商超,还是小摊铺,都有槟榔的专属货架。
这些年来,“健康”和“经济”就像两股力量,在不断拉扯。而凌天牖等研究口腔黏膜疾病方向的医生,始终被裹挟其中。他们心知肚明,“经济发展、就业,都牵扯其中,现状很难改变。”
于是,一些专家不再对此发声。中国首位发现口腔癌与槟榔有关联的学者翦新春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当年武汉晚报报道的“80万买人头”,是确有其事。受威胁后,翦新春面对的压力很大,从此鲜少发声,此次也拒绝了采访。
“威胁封口”一说,在湖南口腔医学界流传甚广,凌天牖的朋友曾因此表达过对他的关心。“在湖南,这事确实挺敏感的。”凌天牖的学生冯云枝发现,自己前些天在当地媒体提及“吃槟榔会磨损牙齿”的话,最终未被播出。
也正因“敏感”,一听是聊槟榔,消息还未传达至凌天牖,他的学生便直接替老师拒绝。不过,当凌天牖听说医院替自己拒绝采访,他感到不解,“医院为什么会拒绝呢?”他多次提及,“劝大家不要咀嚼槟榔,又不是为自己谋利。”作为一名医生,最想做的就是保卫大家的健康。而有机会做科普,是一件好事。
为此,凌天牖主动帮忙联络他的几名学生,希望他们也能做一些科普。如今他们也已经是口腔医学界的专家。一向不与媒体接触的高义军,从始终拒绝到被凌天牖说动。
约访当日,高义军拿着一沓资料前来,上面记录了中国“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研究历程、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以及国际上对槟榔研究的历史沿革。这是他特意准备的,“既然凌老师开口,我也决定了接受采访,就要好好讲。”
凌天牖明白个人力量的微小,“我们也不能说不让发展经济,说了也没什么用,但是也不能为了发展经济牺牲健康。”凌天牖说,“现在只能说大家各司其职,那我作为医生,就是看病救人,就是要减轻病人的痛苦。”
门诊室|呼吁三十年,争议中的“槟榔斗士”
文章插图
10月22日上午,湘雅二医院口腔科,凌天牖和规培生一同问诊。新京报采访人员 汪畅 摄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这些年来,凌天牖从未放弃宣教。
凌天牖七十多岁时,远在佛山的学生李霞邀请他前去授课,讲述“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相关内容。高义军陪着他坐高铁一同前往,还没走进高铁站,凌天牖摔得人仰马翻。高义军心里担心,“我问他还去不去,毕竟是七十多岁,跌一跤不是小事。”被扶起来的凌天牖,拍拍身上的尘土,说一定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