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教案 第5课 是多少 空气 第二单元 新教 2017 第二 三年级 质量 科学 单元 上册 一袋
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空气的质量 , 本环节安排了用多种物品作为衡量物测量20筒空气质量的活动 , 而不是用精密电子秤直接称量 。
通过这项对比活动 ,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密度的不同 , 表象上的强烈反差可能与学生的认知有冲突 。
这种强烈的反差感 , 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拓展与小结1.过渡:随着科技的发展 , 现在我们有好多精确的工具 。
7、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 , 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
2.拓展:(教学提示:出示皮球、高精度电子天平、打气筒、球针 。
)指导学生观察皮球打气前后天平示数的变化 。
3.布置任务:有条件的同学课下利用家中的测量工具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准备生活中的各种测量工具 , 如电子秤或者电子天平(测量精度最好可以达到0.1 g) , 分别测量班级记录表计算结果里的物品 , 让学生把对空气质量的感性理解转变为精确称量的理性理解 。
板书设计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同等质量的空气和其他物品相比 , 空气的体积大得多教学反思在前一课 , 学生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 运用绿豆作为衡量物 , 直观地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
本 。
【新教科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新教科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空气第5课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案】8、课课题提出的“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 ,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 所以 , 在聚焦问题引出新课时 ,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 并为实测做铺垫 , 让学生在后面对比预测数据和实验数据中获得反差感 , 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
然后在探索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时 , 运用类比和转化思想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在研讨交流时 , 使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受物体密度的不同 , 渗透密度概念 。
在拓展活动中 , 通过精确称量使学生对空气质量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
从而完成了本课各项教学目标 。
课后作业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26第一题 。
一、填空题 。
1.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 但是质量很_(填“轻”或“重”) 。
2.相同质量的空气和绿豆 , 它们的体积大小_(填“相同”或“不同”) 。
3.称量20筒空气的质量 , 怎样做才合适?请给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排序:_(填字母) 。
参考答案 一、1.轻2.不同3.DBCA 。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a/2021/0926/0024178579.html
标题:新教科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新教科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空气第5课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案(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