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学习 >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探究论文



按关键词阅读: 论文 探究 高考作文

1、高考作文探究论文 一高考作文的粗略分析 纵观25年的高考语文卷 , 首先 ,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 思想性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 。
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这个题目取自千古绝唱岳阳楼记 , 要求论述的是人生的价值观问题 , 议论的中心是“苦乐观” , 即对吃苦与享乐、逆境与顺境等的人生态度 。
题句作者范仲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 他那“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的坦荡胸襟和高风亮节 , 能引导考生积极思考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荣誉与困难、权利与责任等关系 。
又如1992年高考作文中的记叙文 , 要求“记叙他们中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 , 试题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已明确点出:“运动鞋红雨衣和 。

2、伞下一对 , 他们都有可能回来 。
”这就是一种积极向上、向善的形式 , 引导广大青年从我做起 , 从现在做起 , 把爱护公共环境当作自己的自觉行动 。
1993年的试题要求在记叙文中赞叹老树皮 , 赞美新树皮 , 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引导 , 不少考生从老皮剥落 , 露出新皮这种自然现象 , 联系到社会现象 , 赞叹革命前辈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 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 , 等等 , 这样的立意就十分准确而切题 。
2001年和2002年分别要求围绕“诚信”和“心灵的选择”作文 。
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 让当代青年学生思考和表述诚信和舍己救人等话题 , 显然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关的 。
其次 , 高考作文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较为辩证的思维方法 。

3、 。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命题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 有其深广的寓意 , 考生可以从若干个不同的角度去提炼中心思想 。
如果能选准最佳角度切入 , 并能揭示出论题或所提供材料中的核心问题 , 那么文章就会有一定的深度和分量 。
1996年的我更喜欢漫画 , 若就“医”论“医” , 势必不能写深写透 , 显然也不太符合命题者的初衷 。
倘能就“医”论“他” , 把议论和批判的矛头对准社会上形形色色类似“庸医”的人 , 就能写出立意高远的好文章来 。
又如1991年的“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 ,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 , 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认识范畴 , 要求阐述的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问题 。
“近墨者黑”是从整体的社会现象来观察问题的 ,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 。

4、思想意识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当然是近墨者黑 。
“近墨者未必黑”则是就个体的思想表现而言的 , 人们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近墨者又未必黑 。
如若看不到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领域 , 揭示不出其内在的规律 , 仅仅是罗列一些现象材料 , 那是不能论清题旨的 。
再如1989年要求给处在困惑和苦恼中的好友写回信 。
毫无疑问 , 这封信的成功与否 , 关键取决于发友看了你的信后能否减轻乃至消除困惑和苦恼 。
你必须首先在好友报考重点大学历史系和一般院校以及外经贸专业三者中确定其中一个 , 然后再说出一些能使他信服的道理来;与此同时 , 还要顾及好友、班主任及父母三方面的想法和可接受的程度 。
只有这样 , 才能把信写得入 。

5、情入理 , 既观点鲜明 , 又不失之于偏颇 。
再次 , 高考作文对考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文章的布局谋篇及语言文字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
一位考生在1988年题为习惯的作文中写道:“如果爱迪生习惯于黑暗 , 那么今天我们也许还点着蜡烛;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于宽大的袍子和沉重的战车 , 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不客气地说 , 如果老祖宗类人猿习惯于爬着走路 , 那恐怕我们今天的境况就不可想象了 。
”这位考生的知识面就较为宽广和扎实 , 否则就不可能把科学发明、历史演变、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如此信手写进文章里来 。
1986年的作文题是树木森林气候 , 要求考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
这篇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带有比喻性的 。
对于用 。

6、比喻性的材料作文 , 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先引用材料 , 稍加概括 , 然后转入自己确定的正题 , 这叫转折入题 。
有位考生是这样入题的:“一颗树不能改变气候 , 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 , 提起森林调节气候 , 我不禁想起了社会气候 。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a/2021/0925/0024178026.html

标题: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探究论文


上一篇:农村|农村电商网红经济如何赋能动态授课PPT模板

下一篇:高校|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方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