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论文 探究 高考作文
”类似这样的入题方法 , 就是掌握了斩折入题的个中要领的 , 它给后文的论述拓开了非常广阔的余地 , 让人读来备感亲切自然 。
文章的语言向来都有高低之分 , 文野之分 , 雅俗之分 。
不少高中毕业生由于长期的努力 , 语言的功底已较为厚实 。
我们高兴地看到 , 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精品佳作 。
这些优秀作文不但思想内容健康充实 , 而且语言也非常精美流畅 。
有的考生还擅长于把一些好诗好句十分贴切地引入文章 , 如1993年的作文 , 有位考生引用 。
7、“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赞美新树皮 , 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颂老树皮 , 不但显得精要 , 也给文章平添了几许高雅 。
又如1995年在根据鸟的评说展开议论时 , 有的考生引用了“梅须逊雪三分白 , 雪却输梅一段香”以及“骏马能历险 , 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 , 渡河不如舟”等诗句 , 很形象地阐明了人各有所长 , 又各有所短 , 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
2高考作文的几点启示 第一 , 要提高对思想性在写作中起统帅作用的认识 。
有的学生总认为写作与作者的思想境界关系不甚密切 , 只要提高写作技巧就能写出好文章 。
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
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以为根本问题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 , 倘是的 , 则无论写 。
8、的是什么事件 , 用的是什么材料 , 即都是革命文学 。
从喷泉出来的都是水 , 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
”(注:鲁迅全集第3卷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第544页)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论著中 , 更是反复强调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 他说:“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 , 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 因而就想专在字词语句方面下功夫 。
这个想法也不对 。
”(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 第139页)由此可见 , 我们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 , 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
1989年高考作文的书信中 , 有位考生告诉好友:“你千万不要听父母的话 , 他们都是时代的落伍者 , 满脑子铜臭味;你也不要听班主任李老师的话 。
9、 , 他让你考一般院校 , 是因为把握大 , 你考取了 , 他能名利双收 , 不但可以提高知名度 , 还可以多拿奖金 。
”这位考生在信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就是不够健康的 , 当然只能得到极低的分数 , 因为它既不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 , 也丝毫不能消解好友的困惑和苦恼 。
第二 , 要通过课内外的结合 , 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 , 掌握更多有用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
高考是全国性的选拔考试 , 它的公正性、公平性是世人所公认的;所以 , 作为占分最多的作文题 , 且不说具体的题目 , 哪怕是题型和大的范围都是难以事先估计到的 。
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 , 愈来愈具开放性 , 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封闭 , 有时引入几何图形 , 有时甚至引入某些科技前沿知识 , 等等 。
所以 , 与其说投机取巧找 。
10、捷径猜题目 , 倒不如老老实实地经过长期训练打好基础 。
要学好课内的语文篇目 , 要多参加社会实践 , 多关心国内外大事 , 还要有计划地多读名家名著 。
除了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外 , 还要多了解自然科学方面的常识 。
只有这样 , 临到写作时 , 大脑仓库中才有足够可供选择取舍的好材料;才能左右逢源 , 得心应手 。
第三 , 要强调在看问题时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以及提高组材成篇的能力 。
高考的作文题或所提供的材料 , 往往故意给考生设置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情况 , 让考生选取一种进行阐述或议论 。
所设置的不同情况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正一反 , 互不相容 。
如1981年的“毁树”与“种树” , 1990年的“这里是个坏地方”和“这里是个好地方” , 1997年 。
11、的“乐于助人”和“悄悄走开”等 。
其实 , 1988年的命题作文习惯中也包含着好坏两种习惯 。
另一类是能够相容、不是非此即彼的 。
如1996年的我更喜欢漫画 , 所提供的两幅漫画都很好 , 要你经过比较后选择其中一幅展开议论;1989年给好友写回信 , 报考重点大学历史系 , 报考一般院校及报考外经贸专业都不无道理 , 它们之间是优与更优的关系;2000年所提供的4种几何图形 , 任何一个都与其他3个不同 , 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a/2021/0925/0024178026.html
标题: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探究论文(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