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每经专访丨游戏工委秘书长唐贾军:游戏是精神鸦片吗?游戏如何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 )


在这种业态下 , 很多游戏文创周边的出现就展现出“游戏+”的影响力 , 通过游戏去影响一些产业 , 并最终形成一种游戏化的思维 。
NBD:随着电竞成为亚运会正式项目、电竞专业教育的设立 , 作为职业的电子竞技正逐步改变人们对游戏的传统认识 , 但仍有很多家长将游戏视作“洪水猛兽” , 您怎么看?
唐贾军:人的认知一旦形成后 , 是很难被改变的 。 如果家长本身不接触游戏 , 并且对于游戏有负面认知 , 他们也就很难意识到游戏本身的正向作用以及政府、企业所为此做出的努力 。 因为他们会自动过滤掉对游戏利好的信息 , 而聚焦于收集游戏的负面消息 , 以此佐证自己的判断 , 从而不断强化对游戏的固有认知 。 改变家长及社会对游戏产业的偏见认知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 逐步减少游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
“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意义何在?
回看游戏行业的发展 , 监管和引导其实一直都在 。
从14年前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 , 要求各网游运营商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到今天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 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长 , 进一步加强防沉迷监管 。 防沉迷机制的不断革新背后 , 是政府、行业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 。
NBD: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防沉迷新规发布后 , 企业和游戏工委都做出了哪些反应?
唐贾军:无论是各部委发的通知 , 还是各部门对企业产品的监督管理 , 国家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 , 也是越来越规范的 。 新政策的出台对于未成年人保护和游戏行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 也得到了众多企业的积极响应 。 据我们统计 , 截至9月3日 , 已经有60家企业发布公告积极响应相关政策 , 很多游戏中也已经落实了最新规定 , 企业正在从“他律”走向“自律” 。
目前游戏工委在做的是三件事 。 第一个是针对新规内容做相应的完善和修订适龄提示的标准 , 引导企业把这快工作做好 。 譬如说我们之前的适龄提示标准是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设计的 , 现在有了新的政策之后肯定是需要更新的 。 第二 , 我们要发挥协会的平台资源优势 , 组织企业和行业专家 , 把未成年人保护的方式方法、工作机制等进一步细化、落实 。 最后 , 我们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思想教育 , 通过一些课程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
专访|每经专访丨游戏工委秘书长唐贾军:游戏是精神鸦片吗?游戏如何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NBD:您觉得新政策的好处体现在哪?解决了什么问题?
唐贾军:过去我们常说 , 要打造一个能联通所有游戏企业、所有游戏产品的平台 , 防止出现未成年人在这个游戏上玩两个小时 , 再去另一个游戏玩两个小时 , 玩游戏的总时长依旧很多 。 国家的新规明确限制了游戏给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时段 , 就把之前游戏企业数据难以互通的问题给解决了 , 也减少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担忧 。 至于未来是否还要继续做数据互通平台 , 需要根据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 看看有没有新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
NBD:如何保障防沉迷措施能够有效可行?
唐贾军:除了主管部门下发的规定外 , 协会在这两年里先后立项在编的游戏标准有近20个 , 已经正式颁布了7个 ,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适龄提示标准 , 通过标准去帮助政策落地 , 去保护未成年人 。
同时 , 因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表现是有差异的 , 游戏公司也会通过监测账号频繁登录的时间段、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以及采取人脸识别认证等方式 , 来判断用户是否是未成年人 , 并依据实际情况对账号采取封停等措施 。
NBD:国外的游戏大多采取了分级制度 , 为什么我们不做游戏分级?
唐贾军:国外的游戏分级制度 , 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对象 , 把游戏产品加以区分 , 给相应年龄段的人使用 , 其实也就是要把一些含有暴力、色情等内容的产品与其他产品划分开 , 并设定与之匹配的年龄范围 。 但我国《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网络出版物中不得含有暴力、色情等内容 。 我们的游戏产品中就没有这些东西 , 也就不存在做分级了 。
所以我们现在是做适龄提示 , 以8岁、12岁、16岁为三个分界点 , 不鼓励8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游戏产品 , 这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