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郑桐森:40岁起应关注结直肠癌早筛早诊

腺瘤|郑桐森:40岁起应关注结直肠癌早筛早诊】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二病房主任郑桐森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时提出,结直肠癌可防可治,公众要注重早筛早诊早治,40岁起应关注、评估自身健康状态,进行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更应与专业医生建立联系制定筛查方案并尽早筛查。
“结直肠癌可防可治,从正常肠组织发展到息肉需要10-20年,再由息肉发展到肠癌需要5-10年,在整体发病周期内早筛、早诊、早治是关键。”郑桐森表示,结直肠癌早期和晚期发现差别主要体现在治疗结果上。我国约80%肠癌患者发现即中晚期,而有约40%会肝和肺转移,这部分患者治疗困难加大,即便通过手术或联合治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五年生存率和早期生存率仍截然不同,带来的经济负担、家庭负担也完全不同。
郑桐森表示,肠镜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的一个金标准,它不仅是一个检查手段,也可作为早期息肉腺瘤的治疗手段。他介绍,目前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除了肠镜,液体活检、CT仿真肠镜、多靶点的粪便DNA检测和甲基化检测也广受关注。液体活检主要收集血液、尿液、唾液去做检查,可筛出是否患得肿瘤,易取和避免肿瘤存在的抑制性是它的优点;CT仿真肠镜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结肠检查方法,对老年患者、肠镜不耐受患者比较友好;多靶点的粪便DNA检测,对早期肠癌诊断率较高;此外,还有甲基化检测等。这些检查手段都是在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的同时,实现便捷和易动态观察。借助先进的技术,让公众对肠癌早筛更易接受。
郑桐森介绍,腺瘤一般分为息肉性和非息肉性两种,如果病理结果是绒毛状、锯齿状的腺瘤或上皮内瘤变一定要作处理,如果是淋巴样增生、息肉样增生和炎症增生,医院临床和腔镜科沟通后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早期腺瘤,2-3毫米的可通过活检前的迁除拿掉,5毫米以内大多数通过圈套器切除术,5-9毫米可通过冷圈套息肉切除术,难度大的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大于1公分且长根、有蒂的息肉,可通过圈套器切除术直接切除,大于1公分无蒂、扁平的,可通过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大于两公分且做多次圈套术或黏膜切除术效果不好的,可尝试黏膜下剥离术切除。
“肿瘤是一种年龄性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郑桐森表示,我国40岁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会逐渐上升,50岁后显著上升,建议公众至少从40岁起关注、评估自身健康状态,注意定期筛查。除有肠癌家族遗传性病史外,有家族非遗传性肠癌病史、常年未治愈的肠炎病史、长期腹痛、便潜血等高危因素的高危人群,建议尽早进行筛查,并与专业医生迅速建立联系,做专业、全面的筛查。
对于如何预防结直肠癌,郑桐森表示,除了注意定期筛查,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第一要避免肥胖,体重指标和肠癌发生率有直接关系,肥胖指数越高肠癌发病率越高;第二要注意饮食,熏肉、腊肉等加工肉类和含糖类、碳酸类饮料更易导致肠癌,建议将含糖类饮料改为咖啡或牛奶等饮料;第三要注重合理饮食,多吃一些纤维素高的食物,少吃加工肉或红肉;第四要多运动,避免久坐。
来源: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