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坐轮椅的“王医生”

血液冲破血管,淌进脑干。脑干在大脑和脊髓间,是把大脑信号传递给肢体的中枢,脑出血如同洪灾,把连接意识与行为的“路”冲塌。
2013年,女医生王磊的脑袋里,就爆发了这样一场“洪灾”,那年她31岁。
这之前,王磊获得博士学位,入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日子过得顺风顺水。这之后,她的脸瘫了半边,失去了对大部分肢体的控制,幸存着的,是尚能思考的大脑、灵活的右手指头,以及肚子里的胎儿。
8年后的现在,39岁的王磊被困在轮椅上,不能当医生了。但在这漫漫余生里,在互联网的角落里,她正一点点重建被疾病摧毁的自己。
伴着缓缓的敲击声,王磊用右手指建造了一个老年病咨询论坛。她在论坛里有多个账号,有的叫“王医生”,有的叫“磊博士”,她用这些账号回复网友的咨询,仿佛仍在“问诊”。
其他空闲时间里,她敲出了20万字的言情小说,但发到网上后,阅读者寥寥。“扑街了。”她调侃,声音先从鼻子冒出来。因为半边舌头无法控制,王磊咬字很不清晰。慢慢地说完话,她抿着嘴,露出笑意。没有视力的右眼,用磨砂玻璃镜片挡着,左眼眯起,眉毛舒展开来。
在这沉静的房间里,出现了少有的明媚时刻。
脑干|坐轮椅的“王医生”
文章插图
7月17日下午,王磊在电脑前,电脑屏幕上是她创办的论坛首页。新京报采访人员 苑苏文 摄
在线“从医”
鼠标和键盘,是王磊新的“肢体”。
王磊坐在轮椅上,头向前倾斜,桌上的黑色机箱挡住了侧脸。王磊的父亲拿起鼠标和鼠标垫,放在她右臂垂下后手指停留的大腿处。向前十厘米是键盘,王磊用指头滚动滑轮,调出300%的放大镜,再把手指挪到键盘上。
屏幕里是她创建的“花甲论坛”(60old.cn),“本站特色原创栏目—老年病专区” ——页面最上方这样介绍。
王磊登录管理员账号,短短半天,后台新增了几十个会员申请。申请理由里,有人这样写道:“父亲得了脑梗塞,向您学习请教”,还有人写着:“我也是一名医生,看了你的报道,很感动,想帮你点什么”。
这个论坛已创办五年,一共有三千多会员,但最近每天都有上百个新的申请,流量达到高峰。王磊只用几秒钟就读完了新的申请,勾选全部通过。在她看来,新申请大量涌入,或许与最近媒体专门报道了她有关。
身背“女博士”、“孕妇”的标签,从8年前生病开始,王磊的经历就屡见报端。刚开始时,人们关注她肚子里的孩子。现在孩子上三年级了,身体健康,镜头就转向了她自创的医学资讯网站。《瘫痪女博士开论坛在线“从医”》——这是7月初,本地媒体报道中使用的标题。
王磊的医师执照早已过期。她说话时,词语含在嘴巴里,难以完全吐出。王磊生病后,不能走路、不能自己吃饭,也不能去坐诊,“给病人做检查都不行了”,现在能做的,只有叩击鼠标,上网解答网友提问。
这就是她的“从医”过程。有人发帖问,“下肢痉挛性截瘫轻度可以打新冠疫苗吗?”王磊抬起无力的右手,摸索到键盘上打字,她先在疾控网站上搜索禁忌征,按下“xinguan”七个字母,耗时一分钟,在输入法框选择合适的词语,又耗时一分钟。
论坛没有给王磊带来任何收入,在线问诊是免费的,反而每年还要缴纳域名等杂费一百多元。
“有人问我医学专业问题,我会觉得还像原来那样,回答得如履薄冰,是因为医生说了话要负责任。”她含糊不清地说:“我感觉自己还在做有责任的事。”
提起“责任”,王磊有些振奋。她说,最初办论坛,是看到网络上医学信息很多,但不是很准确,“你如果没有一点(医学)基础的话,你就不能分辨哪些信息可能是对的,哪一些信息可能是有问题的。”
她说自己是一名党员,拿着国家奖学金读了博士,“就算生病了,基本上还算是一个学医的人,应该做些事情,而不是索取。”
王磊说,她不考虑结果,只要做就足够了。谈论医学,令她想起过去的时光,那时她还健康,一切都充满希望。
脑干|坐轮椅的“王医生”
文章插图
7月17日下午,王磊在家里进行站立训练,对面的照片墙上贴着家人的照片。新京报采访人员 苑苏文 摄
得了自己研究的病
王磊与父母和儿子一起生活,四口之家安在南昌闹市的一个旧小区里。小小的客厅里,墙上画着身高线,站立康复训练的桌架摆在角落。玻璃柜上贴满了照片,照片记录了小家庭的过去,有小婴儿长成小男孩的经过,有王磊生病前的甜美笑容,还有一对璧人穿着结婚礼服,牵手站在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