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首版《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临床评估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权威专家如何解读?( 四 )

  • 第五,临床实践发现尤瑞克林还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同时,吴波教授强调: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切记不能在某一阶段只针对某一个点来治疗,而应坚持序贯治疗,在急性期首要的治疗仍是再灌注,再结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才能达到临床所追求的最大程度改善残疾和减少死亡,为患者带来最大化获益。
    未来可期,缺血半暗带为卒中诊疗开辟广阔空间谈到对缺血半暗带影像学评估技术的未来有何期许,宋海庆教授表示:
    • 目前评估半暗带的影像学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未来更多的工作可能在于推广应用,提高影像技术的可获得性。
    • 如何简化流程,加快影像学检查的速度也是临床面临的挑战。如果所有的影像学检查都能像CT平扫一样,只延长一点点时间,不影响整个救治流程,将为临床工作带来莫大的帮助。
    • 随着技术的进步,结合人工智能判读结果有助于评价标准的统一,避免医生的理解偏差影响影像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谢鹏教授则表示撰写这版共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拓宽医生的眼界,告诉他们不要拘泥于急性期、时间窗内的溶取栓治疗,更不要放弃那些过去认为治疗希望不大的患者。现代影像学技术已经能够有效地评估缺血半暗带,通过改善侧支循环等治疗挽救缺血半暗带也能够为患者带来快速恢复、甚至明显好转的希望,造福更多患者。
    既然是在缺血半暗带的概念提出二三十年以后再来撰写共识,我们的目标就不能仅仅锁定在原来的治疗时间窗内,还要关注时间窗之外更广阔的治疗空间。
    最后,曾进胜教授总结道:
    •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其治疗重点则在于早期开通闭塞血管、保护和开放侧支循环和保护缺血神经组织等。
    • 尽管PET显示的脑氧代谢率和CBF之间的差异仍为评估缺血半暗带的金标准,但基于CT或MRI等影像学技术的缺血灌注/梗死核心“不匹配”已经成为临床评估缺血半暗带简单而快速的方法,并能指导临床救治。
    • 未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手段的进步,将有望更有效地评估和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