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天气越来越热了,再过几天就要进入三伏天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可以这样理解,“伏”主要指的是自然界阳气最盛,而阴气伏藏之意;伏天可以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三段,因此每年特别闷热的这些日子常称之为“三伏天”。一般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即传统中医学中所讲的“长夏”季,大约有三、四十天。
具体三伏天所在的日子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一般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每年入伏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因为入伏以每年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准,而庚日每年所有不同。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夏至三庚日”的标准,推算出今年,即2021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一直持续到8月19日,共计40天,其中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文章插图
三伏天其实就是暑邪天,是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间,也是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中风偏瘫、面瘫、风湿腰腿疼、颈椎病等慢性病,和失眠、易感冒、乏力等亚健康状态,以及大家现在常说的空调病、冰箱病等高发的一个季节。
文章插图
同时,三伏天也是我们人体培养“阳气”,即“春夏养阳”,和“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期。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周而复始,自然规律。与此同时,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人体内的阳气(可以理解为与人体的生命力、抵抗力有关的精微物质)也会随之发生适应性变化,出现春生、夏旺(长)、秋收、冬藏的现象。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也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季节,而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也是阳气最盛,阴气最弱)的季节。冬季易发生的疾病大多与“寒邪”有关。根据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即“寒者热之”,那么针对冬季易发生的疾病,即与寒邪有关的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在外界和人体内阳气最盛的夏季三伏天,进行预防性调理,以期达到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减轻其症状,甚至治愈这些疾病,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即就是所谓的“冬病夏治”。
文章插图
其实,“冬病夏治”仍然是顺时而养和“治未病”的传统中医养生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医养生的一大特色。
施行“冬病夏治”的中医具体方法有很多,有内服中药、食疗、穴位敷药(三伏贴)、针刺、艾灸、按摩等。我在本篇文章重点介绍相对简单、有效的艾灸方法。
文章插图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也有很多,我在本篇文章重点介绍三个常见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即老慢支);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引发的腰腿痛;抵抗力差、常感冒的人。
(一)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的“冬病夏治”
老慢支,常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每年的秋冬季节,以咳嗽、咳痰,常伴有喘息为常见症状,时好时坏,极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以发展为肺心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对其减少发作,提高生存质量很有意义。
文章插图
老慢支,可以这样操作:可以选大杼、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大椎、丰隆、足三里等8个穴位,用纯艾条或者药艾条分别直接灸(艾条与穴位距离约1~2cm),或者用艾灸仪器艾灸到每个穴位发红充血即可,不要时间太长,以防起水疱(万一起水疱了,可用烧红的针在水疱底部挑破,用清毒干棉鉴挤出疱内的分泌物,外涂红霉素软膏或烫伤膏即可,也可去医院处理)。每年入伏就开始灸,每天1次,头伏灸10天,中伏灸20天(如果中伏为10天,那么就灸10天),末伏灸10天,连续灸2~3年。每次艾灸完成后,注意通风换空气,注意用水把艾条熄灭,以防火灾。
文章插图
背部俞穴图
(二)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引起的腰腿痛的“冬病夏治”
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的发病率很高,常见于中老年人,现在可见于年青人,甚至儿童。它是引起人体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严重者会引起关节变形,伸屈不利,行动不便,给人们带来很大痛苦。中医认为其属于“痹证”的范畴,与风、湿、寒邪等侵入人体,引起人体经络不通、气血不畅所致。极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 养颜|刺激穴位 针灸养颜
- 一日三餐|经常按摩2个穴位,可以让你健康长寿,你知道诀窍吗
- 落枕穴|一觉睡成落枕脖 穴位按压巧缓解
- 美容|逆龄,根本在于强脾胃!美容,仅用这一个穴位就足够了!
- emp|别老想着吃药 人体自带清火排毒消炎穴位
- 俞府穴|咳咳咳不停?一个穴位缓解你
- 穴位|95岁老中医畅谈长寿经验:坚持4个习惯,身体越来越年轻
- 主情志|肝胆二经堵,容易“垃圾多”,找这俩穴位来帮忙,把体内垃圾清除
- 康复医学科|市民哮喘久治不愈 专家:不妨试试穴位埋线治疗
- 三伏天|想长寿先养生,此食物每天吃点,延缓衰老,呵护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