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儿童用药不能“儿戏”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 。 2019年底 , 我国0~14岁儿童人口已达2.35亿 , 儿童健康的发展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希望 , 但作为保障儿童健康的儿童用药 , 却一直存在严重的不足和较高的安全风险 , 直接表现为临床存在大量超说明书用药现象 。
儿童|儿童用药不能“儿戏”文章插图
2017年 , 福建某三级医院的调研数据显示 , 53.1%的儿童门诊处方存在超适应症用药、超年龄范围用药等情况;同年 , 江苏某三级医院的数据显示 , 300份抽样的儿童住院病历中 , 83.3%的病历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 , 而这类问题在儿童肿瘤、儿童罕见病等特殊疾病中更为严重 。
【儿童|儿童用药不能“儿戏”】我国药品管理法和《处方管理办法》均规定 , 医师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开具处方和医嘱 , 因超说明书用药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 , 为何儿童临床依然普遍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其原因在于 , 现有儿童用药很难满足临床需求 , 相关用药信息严重缺乏 。 在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文号中 , 儿童药物仅占2% , 中成药占其中68.5%;北京市的样本显示 , 儿童专用药品的批准文号占3.9% , 所有药品中属于适宜于儿童使用剂型、规格的药品占8.2% 。 另一方面 , 药品说明书中 , 缺少儿童用药信息或者标注为“遵医嘱”“尚不明确”“儿童用量酌减”的现象屡见不鲜 , 严重缺乏儿童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方面信息 , 给临床合理用药埋下了安全隐患 。
儿童药品研发及相关研究不足 , 是造成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 。 一方面 , 儿童发育药理学特点 , 决定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不仅与成人不同 , 而且在儿童各年龄阶段也各不相同 , 加上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 致使医学伦理审查更为严格 , 儿童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也更困难 , 形成了儿童用药品研发、研究不足的客观原因 。 另一方面 , 儿童疾病多样化和不同阶段特殊性 , 决定了特定药品潜在市场相对较小、潜在获利相对较低 , 形成了儿童用药研发不足的主观原因 。 同时 , 各环节准入政策的不完善 , 激励政策和保护政策的缺乏 , 形成了儿童用药研发不足的外界环境 , 如药品上市准入政策中 , 某药品一旦完成儿童临床研究 , 同类药品可直接申请增加适应症、用法用量 , 在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形成、报销等政策中 , 一直缺少针对含有儿童用药信息的药品的激励政策 , 企业研发儿童用药的积极性受挫 。
近10年来 , 国家卫生、药监、医保等部门一直关注儿童用药问题 , 在药品审评审批、采购、报销等环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 虽解决了部分问题 , 但并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 , 执行上存在脱节 , 儿童用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 需要更多地、持续地政策支持 。 在现阶段可以完善以下政策:
一是建立强制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药品市场准入政策 。 目前我国在注册环节制定了儿童用药优先审评、快速审批的激励政策 , 加快了企业投入成本的回收 , 但对于解决临床儿童用药缺乏的急迫现状 , 作用有限 。 国际上一些国家采用了强制和激励政策结合的措施 , 一方面要求新上市药品和再注册药品必须提供儿童相关研究信息 , 否则不予注册(豁免情况除外);另一方面给予完成了儿童研究的药品一定的市场独占期 , 弥补研发成本 , 调动研发积极性 。 同时进一步细化完善儿童用药采购和报销政策 , 尤其是含有或新增加儿童适应症、用法用量的成人儿童共用药品 , 综合考虑成人市场和儿童市场实际情况 , 细化完善具体的采购遴选、价格规制和报销政策 , 做好衔接 。
二是完善儿童用药处方集 , 进一步发挥临床参考作用 。 由于儿童药物及用药信息的不足 , 临床用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超说明书用药现象 , 加之临床指南和文献资料并无法律效力 , 也为“无药可用”但尽心尽责的医务人员带来了法律上的风险 。 国家出版的儿童用药处方集作为官方出版的用药指导性文件 , 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 但存在信息滞后情况 , 指导作用有限 , 还需定期组织专家对处方集进行补充完善 ,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