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检测 华大 基因 时代 生命 基因组 发展 人类 技术 瞭望
文章插图
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
基因组科学的革命一定是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之一 , 并且已经带来更有影响力的一场革命
人类进入的不仅仅是生物经济时代 , 应该叫“生命时代”——一个以生命的健康、价值、意义作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时代
要实现先天无残、天下少病 , 我们提出“该检测的一个不少 , 可避免的一个不多”
文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 李斌
21年前——2000年6月26日 , 作为20世纪三大科学计划之一 , 经过美、英、法、日、德、中六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 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宣布绘制完成 。
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发展 , 从基因检测、疾病早筛早治 , 到识别、构筑未知生物的防疫战线 , 20多年来 , 伴随着人类对“生命天书”认识的逐步深入 , 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生命健康领域带来许多有感或虽未感却已发生的变化 。
人类基因组计划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人类是否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进入生物经济时代?中国应该在哪些地方进一步着力?带着一系列问题 ,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专访了当年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绘制工作 , 全球最大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 , 倾听他的想法和心声 。
“基因组科学的革命
一定是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之一”
《瞭望》:你怎么看21世纪前20年基因组学或多组学的发展?怎么评价组学发展状态?
汪建:组学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领域 , 也是很有意义、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 如果做时空上的比较 , 也许更容易理解 。 二战后 , 一系列大科学装置的建立促进人类对自然的认知 。 这些大科学装置后面都有一个重大支撑力量 , 就是计算 。 从普通计算到超级计算再到智能计算 , 我们对人类、自然的认知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 这些大科学装置后面还有一个巨大支持力量 , 就是国家力量 。 无论是登月计划、航天计划还是对撞机计划 , 都离不开国家意志和力量 。 这是物理科学也是物质科学在过去60年里最重大的变化 。
《瞭望》:这些和生命科学、基因组学有什么关系?
汪建:生命科学大概比物质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晚了三五十年 。 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 到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 人类终于有可能从生命的最基本结构上去认知生老病死和万物生长 , 认识生命起源 。
拿人来说 , 它最早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 , 人类基因组有30亿个碱基对 。 这种巨大的数据量 , 如果没有组学的方式系统研究 , 仅仅依赖过去的分子生物学和还原论的模式 , 解决不了问题 。 所以在认识论上 , 一定要按照生命的中心法则 , 从根上、从基因开始去认识生命 。 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的根本原因 。
当本世纪初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时候 , 就发现一个人的基因组远远不能代表人类整体 。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它的特征 , 所以就牵涉到大人群基因组学研究 。
就拿现在引起广泛关注的罕见病来讲 , 一个医院的医生一辈子可能就看过一次两次罕见病 , 但是在百万人、千万人、一亿人这样的大人群中 , 罕见病就不罕见了 。 只有通过组学去做研究 , 从一个基因组变成一个表达谱 , 还有蛋白质组、代谢组 。 如果没有多组学的研究过程 , 仅仅从基因上研究 , 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生命问题 。
《瞭望》:怎么才能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你怎么理解和实践基因组学?
汪建:基因组也好 , 蛋白质组也好 , 其他组学也好 , 往往要产生海量数据 。 当数据大量产出的时候 , BT(生物技术)与IT必须融合发展 , 要有全新的算法、算力、存储模式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解剖 , 让人们知道血液循环是什么、呼吸系统是什么 , 那是对生命认知的第一场革命 。 紧接着 , 人类又发明了显微镜 , 发现了微生物对人体的感染 , 后来细胞学诞生 , 进化论诞生 , 一场场革命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
在20世纪70年代 , 测序问题得到解决 , 终于可以对一个人的基因组图谱进行分析 , 在纳米尺度上对生命起源问题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 。
我觉得 , 基因组科学的革命一定是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之一 , 并且已经带来更有影响力的一场革命 。 从人体解剖到显微镜 , 到对生老病死的真正解读 , 每上一个台阶 , 就会带来更广阔的认知和突破 。
稿源:(未知)
【】网址:/a/2021/0628/062Q14Q142021.html
标题:检测|瞭望 | 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如何实现先天无残、天下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