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检测 华大 基因 时代 生命 基因组 发展 人类 技术 瞭望
《瞭望》:对中国来讲 , 到了生物经济时代 , 是否有超越的机会?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用更大的力度去推动?
汪建:科学家可以做的是“以成证知”——拿成果来证明这样的认知是一条发展道路 。 在产业一体化上 , 华大集团已经走出一条全新路子 。 如果能给我们两个“助力” , 我们就可以加快“以成证知”的过程 。
第一 , 是在基础科学上重点支持 , 比如说时空组学 。 我们现在发起时空组学这么大一个项目 , 是以我们为主做 。 中央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 , 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政府给予我们很大支持 , 但创新源头还是在华大自身 , 创新土壤则是国家大环境 , 如果能给一些重点扶持和支持 , 我们会突破更快 。
第二 , 科学突破需要巨大无比的应用场景 。 拿出百万人、千万人这么大人口的数据量 , 在时间上可持续地观察 , 才能够对生老病死给出一个有力回答 。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 , 我们在北京、香港、石家庄、广州做核酸检测 , 在空间上不断显示我们的能力 。 比如我们从武汉最开始一天做100人份核酸检测样本 , 现在在广州一天能做210万人份样本 。
现在 , 我们要在时间上也构建能力 。 比如说肿瘤 , 它是慢性疾病 , 需要百万人、千万人的数据量 。 我们需要的也是应用场景 。 我们一天能够做几百万人的新冠核酸检测 , 也可以同样做百万人的肿瘤检测 。 很多有明确标志物的肿瘤 , 完全可以用新冠核酸检测的模式去做肿瘤核酸 , 也完全可以在出生缺陷防控上以同样模式实现全覆盖 。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 , 我们有了充分的舞台展示能力 。 我们的“火眼”实验室已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80余座 , 那不仅仅是气膜 , 更关键是里面有我们几乎全套的装备 。 比如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MGISP-960 , 通量达到192个样本/80分钟 , 一人可同时操作3台仪器 , 大大加快规模化样本检测速度 。 但是在出生缺陷防控、肿瘤防控上 , 我们还缺乏这样的应用场景 。
《瞭望》:华大此前是否有相关探索实践?
汪建:如果华大能够在生命科学领域先行示范 , 实现以成证知 , 那就好了 。 而且我们想要在相对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尝试用自主研制的系列高通量设备做大人群的、百万人乃至千万人的传染病防控、出生缺陷防控、肿瘤防控研究 , 如果能做到 , 那就能做到普惠了 。
以天津的耳聋防控为例 。 2012年 , 天津市启动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项目 , 到2019年我们已经为约60万天津新生儿提供检测 , 覆盖率超过70% , 天津聋人学校的生源已减少80% 。
深圳在全国率先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纳入公卫项目 , 从2011年到2018年 , 用8年时间实现覆盖度达90%以上 。 据深圳市卫健委报告 , 2011年至2018年 , 深圳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由2011年的4.94/万上升为2018年的13.42/万 , 但全市唐氏儿的出生率由2011年的2.27/万下降至2018年的0.82/万 。
再以河北省为例 , 我们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每例三百多元的价格 , 与河北开展合作 , 将精准医学普惠到每一个县区 。 作为全国第一个全面采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免费产前筛查的省份 , 河北已初步实现对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类出生缺陷的全面防控 , 并将出生缺陷防控范围进一步扩展到遗传性听力障碍 。 到2020年底 , 河北全省累计完成无创产前检测60万例、耳聋基因检测43万例 。 河北作为占全球人口数量近1%的人口大省 , 将可能成为第一个没有唐氏综合征和聋哑学校新生入学数量大大减少的省份 。
“该检测的一个不少 , 可避免的一个不多”
《瞭望》:对普通百姓你有什么提醒和建议?
汪建:我们小区大楼门前贴了个标语:“三个百分百:体温检测百分百 , 核酸检测百分百 , 疫苗注射百分百” 。 这是为防控新冠肺炎采取的措施 。 那么 , 能不能对结核病也做尽多地检测、预防?肝炎是不是也可以?其他传染病如何?出生缺陷检测、有确定标志物的肿瘤 , 也可以考虑尽多地进行早期预防、早期检测、早期治疗 。
抗击新冠肺炎已充分显示出检测和预防的重要性 。 如果病因明确的重大疾病筛查也能像新冠检测一样 , 检测通量从每天百例提升到每天万例、十万例 , 价格降下来 , 通量升上去 , 就能尽早实现重大高发性疾病早筛的全面覆盖 。 早筛查、早发现 , 将生命健康的重心从“精准治疗”前移到“精准预防” , 预计可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 , 降低社会卫生总负担 。
稿源:(未知)
【】网址:/a/2021/0628/062Q14Q142021.html
标题:检测|瞭望 | 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如何实现先天无残、天下少病(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