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 , 更是中药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
疟疾 , 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曾经 , 人们谈“疟”色变 , 有数字显示 , 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 , 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 。
自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问世以来 , 所治愈的疟疾患者不计其数 。 青蒿素类抗疟药 , 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 。
背后的艰辛 , 唯有经历的人才能体会 。 屠呦呦 ,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 其感受更深、付出更多 。
视频制作:何沛苁、赵卫华、李忠明
青蒿素的发现 , 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 2015年 ,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 ,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 , 获得“共和国勋章” 。 在抗疟药物研发道路上 , 默默耕耘了40多个春秋 , 是她 , 让“小草”青蒿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神草” 。
然而 , 她却总说:“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 , 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 , 只有有组织有目标的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 。 ”
确实 , 青蒿素是举国体制的结果 。 40多年来 , 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 并走出国门 , 最终影响了世界 。
历尽艰辛
发现青蒿抗疟有效组分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 , 16岁那年 , 因为患上肺结核 , 不得不中断学业两年 。 这次来势汹汹的病情 , 也让她萌生了“治病救人”的朴素愿望:医药的作用很神奇 , 如果我学会了 , 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 , 还能救治更多人 。
1951年考大学前夕 , 屠呦呦填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 大学毕业后 , 她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 1959年 , 她参加了原卫生部组织的“中医研究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第三期 。 在两年半的脱产学习中 , 屠呦呦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 , 还参加了临床学习 , 深入药材公司 , 学习中药鉴别和炮制技术 。 这些经历为她后来在中医药中寻得青蒿素灵感埋下伏笔 。
1969年1月底 , 39岁的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实习研究员屠呦呦 , 忽然接到一项秘密任务——“523”任务: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 , 研发抗疟疾的中草药 。 正是上述经历 , 显露了她扎实的科研功力 , 被委以重任 。
接手任务后 , 屠呦呦翻阅古籍 , 寻找方药 , 拜访老中医 , 对能获得的中药信息 , 逐字逐句地抄录 。 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个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 , 课题组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 。 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 。
到1971年9月初 , 课题组筛选了100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样品200余个 , 但结果令人失望 。
“我也怀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错了 , 但我不想放弃 。 ”屠呦呦说 , 只好重新埋下头去 , 看医书 。
从《神农本草经》到《圣济总录》再到《温病条辨》……终于 ,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 , 给黑暗中摸索的课题组带来一抹亮光——“青蒿一握 , 以水二升渍 , 绞取汁 , 尽服之” 。
文章插图
屠呦呦在工作中(翻拍资料照片) 。 新华社发
为什么古人用“绞汁”?是不是加热破坏了青蒿里的有效成分?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来提取青蒿 。 “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 , 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 , 直到编号191号提取物 , 才真正发现了有效组分 。 ”屠呦呦说 。
实验过程繁复而冗长 。 1971年10月4日 , 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动物抗疟实验最后出炉——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
科研人员以身试药
青蒿素终问世
1972年3月 , 屠呦呦在“523”办公室主持的南京中医中药专业组会议上 , 报告了青蒿乙醚中性粗提物的鼠疟、猴疟抑制率达100%的结果 。
“523”办公室要求 , 当年必须到海南临床 , 看一看效果到底如何 。
而191号提取物在临床前试验时 , 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了疑似毒副作用 。 到底是动物本身存在问题 , 还是药物所致?搞毒理、药理实验的同事坚持:只有进行后续动物试验、确保安全后才能上临床 。
“我是组长 , 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为不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季节 , 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 。 1972年7月 , 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一起住进北京东直门医院 , 经过一周的试药观察 , 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 。
- 妇科检查|乳腺结节、增生易变癌?注意,7类女性更受乳腺癌青睐
- 血脂异常|《脑心同治 医者语录》 ——陈伯钧: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从青年开始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解见业:全科医学科都可以看什么病,你知道吗?|医学科普| 青岛市科技局
- 北京青年|北京地坛医院在院新冠肺炎病例100例 本土病例73例
- 高度近视|八招有助预防青光眼
- 障碍|青少年高发 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家庭、社会环境是造成这种“天才病”的重要因素
- 眼健康|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 姜华|持续创新,生物药研发结出硕果!绿叶国际医药产业园2023年完成建设
- 中医药|石家庄青年志愿者申秀丽:用中医药服务百姓
- 职工|【青岛六医·回眸2021】我们取得的成绩(四)︱标本兼治——内涵建设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