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东南二贞”的首场对决——难怪,赵贞吉能够进入内阁

“毁堤淹田”事件发生后 , 嘉靖皇帝给胡宗宪定了一个调子:浙江不能乱 , 剿倭不能停 , “改稻为桑”还要继续推行 。 此时的胡宗宪虽然被免除了“浙江巡抚”的官职 , 但仍是主政东南的“浙直总督” , 为了浙江、为了朝局 , 他向户部要粮无果后 , 只能前往江苏向时任“江苏巡抚”赵贞吉借粮 。
于江苏 , “东南二贞”——胡汝贞和赵贞吉便有了首场对决 。

大明王朝:“东南二贞”的首场对决——难怪,赵贞吉能够进入内阁
文章图片
根据原著小说的交代 , 赵贞吉和胡宗宪既为上下级关系 , 又为多年好友 , 面对胡宗宪 , 赵贞吉第一次如此痛快:
“汝贞 , 我不瞒你 , 瞒你也瞒不住 。 一百船 , 两百船粮江苏都拿得出 , 却不能借给浙江 。 你心里也明白 , 不是我不借给你 , 朝局不容我借给你 。 还有 , 你既然躲了出来 , 这个时候又何必要把自己陷进去 。 ”
一段话 , 赵贞吉强调了三个关键点:
1、江苏有粮 , 而且还很充足;
大明王朝:“东南二贞”的首场对决——难怪,赵贞吉能够进入内阁】2、江苏虽然有粮 , 但却不能借给浙江 , 至于原因 , 胡宗宪心中清楚;
3、被免除“浙江巡抚”的官职 , 被赵贞吉认为是胡宗宪的主动所为 , 而且还是极为精明的“脱身之计”;
有求于人的时候 , 如果对方一上来就给出了明确的拒绝态度 , 该怎么办?
避实就虚 , 先绕开这个具体的请求 , 从其他方面为自己寻找理由 。 对于赵贞吉而言 , 强调胡宗宪“既然躲了出来 , 为何还要陷进去”就是为了将不借粮的原因归结成替朋友考虑的好意;但对于胡宗宪而言 , 只要打破了这个所谓的好意 , 就能将自己请求顺理成章的再次提出来 。
所以 , 胡宗宪避开了“借粮”的话题 , 开始就自己是不是“躲了出来”给予解释:
“连你也以为我是在躲?给皇上上辞呈 , 不是我的本意 。 ”
赵贞吉没有停顿 , 直接给出了“诛心”之论:
“知道 。 你在浙江那样做 , 任谁在内阁当家都会逼你辞职 。 ”
正如吕芳对胡宗宪的评价 , 此时的胡宗宪已经成了两头受气的媳妇 , 因为建议延缓“改稻为桑” , 严世蕃不会再认胡宗宪;因为隐瞒了“毁堤淹田”的真相 , 徐阶也不会再认胡宗宪 。 明明是为国为民 , 明明是为了浙江、朝廷大局 , 胡宗宪竟落得如此两难境地 , 这不是诛心是什么呢!

大明王朝:“东南二贞”的首场对决——难怪,赵贞吉能够进入内阁
文章图片
胡宗宪的脸上满是无奈和辛酸 , 赵贞吉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 , 赶紧予以解释:
“我没有丝毫揶你的意思 。 官场上历来无非进退二字 。 你我二十年的故交 , 豁出去我全告诉你 。 朝廷有人跟我打了招呼 , 叫我不要借粮给你 。 ”
只是 , 赵贞吉再解释也只有一个目的 , 那就是“甩锅” , “不粘锅”的属性就此上线 。 他的意思很明确:不是我不借给你粮食 , 而是朝廷有人不让我借 。
这句话一出 , 胡宗宪的眼中立马闪了光 , 赶紧追问:
“谁?是小阁老还是徐阁老他们?”
赵贞吉不愿回答 , 甚至连点暗示都不想给 , 索性回答道:
“你是真不明白 , 还是愣要把我也拉下水去?”
赵贞吉为何不敢回答?
谁都知道胡宗宪前往江苏借粮了 , 如果胡宗宪得知了江苏不借粮食的原因 , 就只能有一个出处 , 那就是赵贞吉 。 这个事情一旦被捅出去 , 徐阶还会不会认赵贞吉 , 严嵩会不会报复赵贞吉 , 虽然都是未知数 , 但一心想要调回京城、进入内阁的赵贞吉绝对不愿冒这个风险 。
只是 , 胡宗宪为了避免浙江动乱 , 就必须借到粮;既然上面不让赵贞吉借粮 , 就说明官方身份已经失效 , 胡宗宪就只能从“私人故交”方面入手 。
只是 , 胡宗宪也明白“官场无朋友” , 他必须先确定赵贞吉对自己还有没有朋友之义:
“我不要你下水 , 只要你在岸上给我打个招呼 。 ”
官场有风险 , 而且这种风险不仅仅是关乎政治生命的危险 , 还可能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危险 , 所以 , 赵贞吉但凡给自己打个招呼就足以证明对他对朋友情义的重视 。

大明王朝:“东南二贞”的首场对决——难怪,赵贞吉能够进入内阁
文章图片
说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 赵贞吉不能再躲 , 只能含糊其辞的回答:
“那我就告诉你 , 两边的人都不希望我借粮给你 。 ”
胡宗宪沉默了 , 好久才顾自说道:
“你不说出来我也知道 。 给我说了 , 我胡宗宪总算没有失去你这个知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