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法治中心导论,探索伦理特色,跟我走进商鞅的法治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十分重视人性研究
商鞅法治中心导论,探索伦理特色,跟我走进商鞅的法治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实 。 他的法治思想虽然充满了对传统礼节道德的批判 , 但也一定程度上把法治带入了现实 。 与伦理道德挂钩 , 赋予伦理道德高度重视的态度 。 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十分重视人性研究 。
并以人性论问题作为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讨论点 。 商鞅认为 , 人类的基本欲望是追求名利 , 这也是社会行为的最初动力 。 从生到死 , 名利总是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向 。 人类社会的存在就会有对名利的追求和渴望 。 就连那些隐居在山林间、淡泊名利的隐士 , 其实也用另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来获得社会的名利 。

商鞅法治中心导论,探索伦理特色,跟我走进商鞅的法治思想
文章图片
孔子认为“性相相通 , 西向元也 。 ”而商鞅则主张“人性本善 。 ”虽然两人对人性研究的看法大相径庭 , 但他们的人性观念在某些地方是相似的 , 都认为人性是需要被引导的 。 这是商鞅与孔子在人性论差异上的共同点 , 也是商鞅在阐述和实施法治思想时 , 将法治思想与伦理思想联系起来的原因 。
基于人性导向的共识 , 商鞅和孔子对人性导向的方向有着不同的看法 , 这种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了他们不同的政治理想 。 孔子认为人的最高价值是成为圣人 。 通过他与生俱来的仁、善、礼、俭的道德意志 , 他可以向道德智慧的方向发展 。 另一方面 , 商鞅认为人性应该朝着政治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 。
商鞅人性观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 巩固封建帝国的统治
人类的最高价值就是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 商鞅认为 , 既然人们追求利益是一种人的本能 , 那么这种人性就应该置于政治目的之上 , 即以农战强国 , 并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延伸 。 人民内部重视发展农业 , 农业必然发展; 。
商鞅人性观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 巩固封建帝国的统治 , 但其中所蕴含的对人性本源的独到见解 , 仍值得商鞅的思想探索和发现 。 关于法治 。 从商鞅的人性思想来看 , 求利避弊是人的本性 。 在法治社会环境中 , 不同的人生活在同样的法律条件下 , 其影响可能是有益的 , 也可能是有害的 。

商鞅法治中心导论,探索伦理特色,跟我走进商鞅的法治思想
文章图片
人性既然是为了利益 , 就有求利避弊的本能 。 求之为利 , 避之为害 。 这就导致为利益而弃礼义义 , 法律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 商鞅在法治思想中提出以“信”造人 , 为“信”而行 。 “信任”一词的含义 , 顾名思义 , 就是体现信用、信任、诚信等人与人之间牢固的关系 。
商鞅法治思想的宗旨是建设法治理想社会 。 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巩固封建社会的稳定 。 在他的法治思想中 , 对人与利益的关系的分析非常透彻 。 他认为 , 人之所以有利于“利” , 是出于人性 , 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动机 ,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 。
商鞅之前的法家先锋管仲深知人与利益的关系 。 管仲认为 , 人们的生活水平决定了他们的伦理道德水平 , 体现了人们从物质生活中追求道德的根源 。 这也肯定了利益关系在人类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 。 不仅如此 , 先秦思想家都一致认为 , 人的道德观念会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
商鞅的法治思想非常崇尚国家利益 , 以国家利益为根本
在古代社会背景下 , 要实现强国强军称霸世界的目标 , 一是重视经济发展和农业 , 二是在战争中重视军事建设 。 商鞅通过打赏“农战” , 以个人利益的心态 , 实现富强国家的政治理想 , 既发展经济 , 又富国强军 。
商鞅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 ,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断 , 利用个人为公共利益建设国家也能达到重塑社会价值观的目的 。 可见商鞅提倡农业发展是为了达到强国的目的 。 他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 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

商鞅法治中心导论,探索伦理特色,跟我走进商鞅的法治思想
文章图片
同时 , 为了国家利益最大化 , 商鞅和他的退路反对者主张淘汰无用之人 , 整顿狂妄之国 , 使人民回归农业 , 国家必然变得更加富裕 。 商鞅的法治思想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 以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目标 。
商鞅的法治思想非常崇尚国家利益 , 以国家利益为根本 , 用人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 使人民为国家所用 。 个人从自身利益中受益的同时也补充了国家的利益 。 这样也可以防止私害公害的发生 , 使人民达成共识 , 更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军人的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