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陪老人看病成创业风口?解决老人看病难还需引导、规范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梁缘)这两天,一则女孩带老人去医院看病的视频火了,视频中的女孩今年26岁,当医院陪诊两年,两年内陪诊了快200人,一天最多跑4、5家医院,人称"医院导游"。
张侃|陪老人看病成创业风口?解决老人看病难还需引导、规范
文章插图
视频截图
挂号、取号、候诊、抓药、陪聊,忙前忙后,跑上跑下……年轻人和老人,两个横跨数十岁的群体在医院产生了交集。新兴的"创业"项目——"老年人陪诊"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和追捧。
陪老人看病,是公益,还是"商机"?
"为了陪护老人,他干起了滴滴司机"
张侃|陪老人看病成创业风口?解决老人看病难还需引导、规范】"我和媳妇俩人,她还在工作,我辞了出来跑滴滴,就为了工作灵活点儿,能多点时间陪老人。"三个月前的一次打车经历,让魏卉(化名)重新认识了"司机"这个职业,也让她对老年护理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说话的司机,35岁上下,原先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稳定,但自从两边老人接二连三病倒,夫妻俩一边要顾及工作,一边要照护老人,而看病、生活支出越滚越大,两人一合计,最终决定一人辞职在家照顾老人,偶尔出去跑跑活儿。这情况跟魏卉当时的情况也差不多。丈夫家在外地,公公婆婆在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看个病身边没人照应,确实不方便。
这次经历也让魏卉认识到,陪老人看病确实很有市场需求。但由于刚进入行业不久,魏卉现在的陪诊业务还不多,大约一两周一次。"说真的,我们不是单纯为了赚钱,如果做了这件事情真的能帮到老人,那做这件事是值得的。"
对于一直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王灿(化名)来说,陪诊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个人陪诊服务,驾轻就熟。
王灿的客户大多安排在她自己空闲的时间,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接单。由于在养老护理领域干了些年头,她的客户大多是熟人介绍。
"跟我们联系的大多是子女,但也有少部分是老人自己。"陪诊老人也大多比较富裕,子女不在身边的居多,甚至有些常年旅居海外。这些老人陪诊过程中还会自带保姆,陪诊费用也相对较高,不包括来回的车接车送费用,一次陪诊的费用大约在800到1500元之间。
"如果是子女联系的我们,一般是子女付费,如果是老人自己联系的,就是老人自己付陪诊费。唉,有些子女连自家老人生病、看病都不知情。"王灿唏嘘道。
张侃|陪老人看病成创业风口?解决老人看病难还需引导、规范
文章插图
老年患者在门诊,健康时报采访人员牛宏超摄
解决老年人看病难,年轻人很"上心"
"都说看病难,其实吧,老年人看病,更难!"谈起老人看病问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教授有不少感慨。
不久前,他想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却总被系统"驳回",心力交瘁。
"网上预约挂某医院下个月2号的号,它说你要申请解除绑定?按它要求一步步做了,说等三天审核?三天后,肯定原本希望要的那个号就没了!立即改电话114预约,接线小伙子说没号。要就是再下个月的,我说刚从网上看了,还有20个号嘛。他说没给114号源,爱莫能助……"
老人看病,张侃教授坦言有"四难":一是挂号电子系统的设计对老年人不太友好;二是老年人到了医院不知挂哪科,常常在各个科室间来轮转,做了不少重复检查,缺少全科指导;三是老人住院陪护难,老人看病难没人陪护;四是医保报销之外的药物和治疗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依旧是负担。
接触了这么些年老人,王灿有个感受,老人想找到称心如意的陪诊或护工,非常难。"有的是没钱找,有的是有钱但没途径,有些则是既没钱也没途径,有些则是老人太挑剔,留不下保姆。"她还曾遇到过一个老人一个月之内换了9个保姆。
现在,这个难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到。张侃教授认为,"对于有经济条件的老人来说,陪诊服务是很好的支持,也给了一些人就业的机会,是个好事,但教育政策制定者也要考虑到目前教育所设定的人才培养需求、目标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脱节。"
"不过,就像最近曝出来的清华硕士进入月嫂行业的新闻一样,这说明社会确实有需求,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张侃教授表示,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对医院护理的需求不同,相应配套的服务有层级也是正常的,即根据服务质量,分出高、中、低档,以匹配不同的服务需求,报酬获得则应当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