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形|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中医的一场骗局?不一定!研究发现新证据

马上高考了,王妈最近去超市囤了几斤核桃,她希望孩子在这段日子能多吃点核桃,补补脑,争取考上好大学。
王妈此番操作,让我不禁想起流传于民间的两个概念:“吃啥补啥”、“以形补形”。
核桃因外形长得像人脑,被认为具有补脑功效,除此之外,红枣补血、骨头汤补钙等食疗方,也始终在坊间流行。
不过,近些年来,“吃啥补啥”的说法已成为辟谣对象,批判的文章比比皆是,如今只要一提起,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冒出两个字:骗子。
补形|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中医的一场骗局?不一定!研究发现新证据
文章插图
▲大脑与核桃的外形对比。
一、当我们反对“吃啥补啥”时,究竟在反对什么?吃啥补啥,真的是空穴来风吗?
早在唐朝时期,药王孙思邈就发现了动物脏器与人类脏器的相似性,并首次提出“以脏补脏”的说法。明朝时期,医学家李时珍提出“以骨入骨,以髓补髓”的类似理念。随着这种用药方式的流行,民间慢慢出现了“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的概念。
尽管古典医籍有所记载,但在现代生物学看来,所谓的“以形补形”简直荒谬,因为西医更注重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不管人吃的是什么,也不管红枣有多红、核桃有多像大脑,它们最终都会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葡萄糖等基础营养物质,无法补益到特定部位中去。
医生常说的“吃燕窝不如吃鸡蛋”,也是基于这一理论。
补形|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中医的一场骗局?不一定!研究发现新证据
文章插图
▲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动物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一直以来,“吃啥补啥”始终未被科学证实,以至于人们会对中医产生质疑、失去信心,并引发中西医纷争。
即便如此,身边总有人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吃啥补啥”有一定道理:朋友声称自己儿时贫血,服用阿胶一段时间后,贫血症状消失了;来自广东的友人,肺燥时喝猪肺西洋菜汤,腰酸背痛时吃猪腰炖杜仲,总是能“汤到病除”。
没有证据能证明“吃啥补啥”的正确性,但人的直观感受却确确实实存在,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心理暗示在作祟?“吃啥补啥”究竟有没有合理的生物学解释?
补形|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中医的一场骗局?不一定!研究发现新证据
文章插图
补形|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中医的一场骗局?不一定!研究发现新证据】▲广东人喜欢喝猪肺汤
二、饱受质疑的“吃啥补啥”理念,或许得到解释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辰宇教授,一直将目光聚焦于一个领域——微小RNA(microRNA)。
微小RNA是一段长度在20个碱基左右的核糖核酸片段,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一个生物自产的微小RNA,可干扰蛋白质生产的效率,还能进入线粒体控制其基因表达。
按这个说法,倘若其他物种的微小RNA分子进入了人体内,是否会对人体基因产生调控作用?
2012年,张辰宇团队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一篇文章,报告了一项令人惊讶地发现:动物体内的血清和器官里,竟然找到了植物微小RNA的踪迹。比如,水稻中的“MIR168a”微小RNA,在中国人的血清中含量特别丰富。看起来,它们可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血清与器官。
研究还显示,水稻微小RNA“MIR168a”可抑制LDLRA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
补形|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中医的一场骗局?不一定!研究发现新证据
文章插图
▲Zhang,L.,Hou,D.,Chen,X.et al.Exogenous plant MIR168a specifically Cell Res 22,107–126 (2012)
通俗点来说就是:大米中的微小RNA,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避免被消化系统彻底分解,最终进入血液与器官中,实现基因的跨物种调控。
这项研究让人感到振奋,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就意味着“吃啥补啥”可能有科学的解释:吃这件事,不仅仅是分解、吸收那么简单,还可能包含生物信息的传递,人也许会受到食物中微小RNA的影响!
当然,这篇文章一经发布便引来了质疑,但张辰宇团队对微小RNA的研究也没有止步于此。
2020年8月,《Cell Research》再次刊登了张辰宇团队的相关研究。新的研究发现,动物体内一种名为“SIDT1”的蛋白质,专门负责将微小RNA从细胞外运送至细胞内,再次说明,微小RNA很可能会实现跨物种传播,并对机体活动产生某些影响。
补形|以形补形,吃啥补啥,是中医的一场骗局?不一定!研究发现新证据
文章插图
▲Cell Res 31,247–258 (2021).
张辰宇团队两项关于微小RNA的重磅研究,让“吃啥补啥”有了“翻身”的希望。当然,即使张辰宇团队的研究被完全认可,也不能说明“以形补形”一定正确,只是说该项研究可作为中医研究的一个小切口,让“食疗”理论有一次辩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