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马东 傅首尔 思维方式 理想主义
在和薛兆丰的那场即兴表演赛中,有一分钟,刘擎在台上懵掉了。但也只有一分钟。很快,年轻时候的他好像活过来了,唇枪舌剑,妙语连珠,以至于他“后来看了都不相信这是我”。
也是在这一场表演赛之后,刘擎的状态被激活,逐渐适应了《奇葩说》这个场域。在节目播出后,他成功圈粉,很多年轻人表达了想去学哲学的心愿。
【 奇葩说|2021第一位宝藏男神,非他莫属】而在关于“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的辩题中,他的一段发言更是登上了热搜,网友将他称为本季奇葩说之光,《奇葩说》的新男神。
其实,刘擎对舞台并不陌生,早在80年代,他就是一位资深的文艺青年,排话剧、打辩论赛、写诗歌。
此后,虽然走上了哲学研究的学术道路,但他一直关注现实和公共话题,在学术好似离公共生活越来越远的当下,刘擎认为,学术知识尤其是哲学等社会科学应该跟公共生活有一个交流,“我自己愿意做这个桥梁”。
常年的学术训练,和二三十年前的经验结合,让他在《奇葩说》的舞台上逐渐从容。
在《奇葩说》决赛录制的前一天,十点人物志和刘擎教授聊了聊这趟奇妙的旅程,为什么愿意来《奇葩说》,以及996等话题。
以下是刘擎的自述。
文章插图
为什么参加《奇葩说》?
希望成为学院研究和公共生活交流的桥梁
现在会说哲学象牙塔什么的,但哲学原本不是这样,从哲学起源和历史上的一些大哲学家来说,哲学都是非常关注现实,跟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光是哲学,社会、人文学科都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现在的学术生产、学术研究有一套特定的机制,这个机制主要不是关心问题的现行,而是关心学术界已经有的成果。但这有可能让我们忽视了哲学最根本的关切,是关切人、社会和时代,这个公共性的一面,在学术的象牙塔中被忽视了,或者说被边缘化了。
我认识一个哈佛大学教授叫迈克尔·桑德尔,十多年前我跟他做过一次访谈,他送我一本书,叫《公共哲学》,他说前面加“公共”两个字,本来是多余的,哲学就是对公共生活发言,但由于我们现在变成非常专业化的、有很高门槛的一种哲学叫“专业哲学”,他用“公共哲学”来区别专业哲学。他后来发表的很多书比如《钱不能买什么》等,都是对他所处社会时代的一些重要问题的回应。
这种公共哲学的传统,或者说学术走向社会的传统我自己非常认同。
以前我也写一些专业的文章,也参加过一些论坛,面向公众做一些事情,这些影响都不太大。正好遇到了像得到这样的知识传播大众平台,所以就面对公众的问题,做了一个比较 通俗的课程,来回答这些问题。
这个课产生的影响比我想得大,有各行各业的人订阅。马东老师也选了这门课,他特别听到哈贝马斯这一部分,是关于人和人沟通的、怎么样好好说话等内容,他觉得我应该到《奇葩说》来。
整个过程是很奇妙的,马东老师先约我,说有问题要请教。我还以为是他关于课程里面的学习问题要讨论,然后我们就见了一面,结果他们完全没有提课程里的事情,而在谈很多别的事情,比如谈我的经历,过去成长的道路,怎么从理工科转向文科等等。后来我就明白这其实是一次“面试”。
文章插图
1985年的刘擎
我是蛮喜欢《奇葩说》这个节目的,我以前看过几期,我爱人特别喜欢这个节目,说好多话题其实跟学术有关系。所以我说,马东老师你需要我做什么,我是非常愿意参与的。
我后来听他们小伙伴说,他觉得我是一个有潜力的导师人选,他们做了一个评估。后来他们请我到北京再来一次,跟他们的编导团队见面谈选题。
那天人很多,一屋子人,20多个,我去了以后感觉非常好。这个编导团队第一年轻,然后非常活跃,表达非常生动,有想象力、有创造力,当时傅首尔和黄执中也在那里。
而且让我感到挺惊喜的,是大部分是女生。我在80年代跟媒体打过交道,那个时候媒体全是男性,女生大多做做记录,但米未是女生唱主角,我突然感觉中国社会真的是进步了,二三十年的进步是翻天覆地的。
他们在很多问题中表达出来的价值立场,我都蛮认同。谈完选题晚上吃饭的时候,好像他们就已经要请我做导师了。
稿源:(行迹在旅途)
【】网址:/a/2021/0603/1622725837.html
标题:奇葩说|2021第一位宝藏男神,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