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马东 傅首尔 思维方式 理想主义
如果你一味很莽撞,一夜之间想改变整个世界,你往往会从一个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一下子变成悲观主义者,这就是为什么20岁的理想主义常常难以持续,你必须要持之不懈去努力,去做一些哪怕是微小的改善都是值得的,有好的机会你可以做重大的推动。
所谓40岁成年人的理想主义需要审慎、有理性,需要智慧,不光需要热诚。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社交,但经过美国九年的学术训练,我变得很享受安静的生活,并不是特别喜欢热闹,只要有少数朋友在一起讨论就行了。有一些社会影响之后,我自己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怎么样做值得做的事情。
我面对的悖论是,如果急着去推动太过深入的知识和思考,可能因为“不接地气”就消失得很快,但完全不去推动,那么介入公共领域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是真正的困境。在这个里面要做一个非常好的平衡判断。
走很小的步子,慢慢前行,不要由于公共话题现在非常商业化,自己就随波逐流。这里存在很多诱惑。不能因为到处有邀请,就忘记了自己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文章插图
怎么解决打工人的996难题?
要让坏的选择消失
关于打工人、996的讨论,我的回应是这样:
第一,生产效率、生产经济不是唯一的因素,你要考虑到人在哪里;
第二,在权衡经济效益和人的因素时,比如人的尊严、地位、劳动保护等,这个权衡要有超出单纯经济主义观点的一个视角。
有一种观点会说,如果996,企业竞争力更大以后,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大家都会受益,他们认为解决的方法是把蛋糕做大,所有人都得益,而不要老想着分蛋糕,这个在原则上我并不反对,但做大蛋糕需不需要有代价?这个代价应该怎么样来分配?
他们认为你不能既要也要,你不能既要过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又要经济能够得到保障。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这里需要认真对待国家对市场的介入问题。比如说如果规定八小时工作制是一个底线,加班也有法律规定,比如每周加班不得超过多少,加班要怎么付加班费等。
如果国家制定了这样一个底线,所有的企业都在这个底线之上来操作,仍然是有竞争有活力,但它不会让劳动者处于非常恶劣的状态下。但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企业在突破底线,你突破了底线,我不突破底线,我的竞争优势就丧失了,所以大家就都突破底线了。
文章插图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确实没有选择,这家是996,那家也是996,甚至还有007,要不要去做?在这个条件下,你问一个工人说,你不能既要也要,你要么去上班做辛苦的工作,要么失业,你不能既要有工作又害怕辛苦,这个话就说得太过轻率了。
美国最近对贫富不均问题讨论很多,在1970和80年代的时候,美国一个CEO的收入是雇员平均工资(注意不是最底层雇员的工资)的20倍到40倍,到2018年变成了360倍。
你想一想,CEO工资的占比这么巨大的扩张,然后要求一般雇员不要抱怨,要坚持996,不然我们就会去了竞争力,企业就要完蛋了,这能让人相信吗?
这种说法暗藏着一个前提,就是老板或高层的收入增长是不能改变的,在这个前提下再来谈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劳动时间、睡眠保障、基本尊严是不能变的,把这些要求作为不可变的前提,再来谈其他的安排,为什么不可以呢?
我说要让坏的option消失,不是说那些有合理分歧的选项,而是明确坏的选项,比如对劳动者健康的剥夺,基本睡眠的剥夺,基本尊严的剥夺,这些就是坏的东西。
文章插图
读哲学能让人更幸福吗?
哲学未必让人幸福,但能让你成为更充分的人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风险社会,疫情、美国大选等都加速了这种感觉。因为现在影响我们生活的变量太多也太复杂了,很多人会感觉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生活,就会感到非常挫折,感到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掌控。
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失控感中,普通人的应对首先是去学习,把那些搞不清楚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去搞清楚,所以学习变成一个特别紧迫的需求,而且不只是学习你的专业,还要跨专业、跨领域地去学习。
稿源:(行迹在旅途)
【】网址:/a/2021/0603/1622725837.html
标题:奇葩说|2021第一位宝藏男神,非他莫属(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