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第一老生”之称的于魁智,为何争议不断?被当作反面教材?( 三 )
所有人都清楚这场演出的分量 , 因为这绝不仅是于魁智的第一次专场 , 也是许多传统曲目与观众的第一次见面 。
而这些曲目都是在特殊年代下 , 长期处于被禁的状态 ,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 今日又得以演出 。
于是台下大腕云集 , 各路老表演艺术家、票友、老师、同学捧场而来 。
文章图片
于魁智在后台喝水润喉
于魁智自然不负众望 , 台上动作流利顺畅 , 唱法多变复杂 , 台下掌声不断 。
面对着大家的叫好 , 于魁智愈加信心满满 , 可唱着唱着总有一种冲动萦绕心头 , 逼着他改变唱法 , 于魁智都忍住了 。
可随着演出的进行 , 这种改变唱法的冲动却愈加强烈 , 于魁智犹豫之时 , 大脑走空 , 新唱法竟不自觉地流出 。
可台下的观众依旧叫好 , 于魁智也就大胆地唱了起来 , 直至演出结束 。
回到后台的于魁智终于松了一口气 , 面对着自己的亲朋友好、老师同学也算有了一个交代 。 但“外行看热闹 , 内行看门道” , 于魁智的“小聪明”可没有逃过李鸣盛等一批老艺术家的法眼 。
文章图片
于魁智剧照
李鸣盛拍着手走了进来 , 向于魁智表示了祝贺:小于 , 恭喜你啊 , 发挥的不错!
于魁智连忙站起 , 扶着老师坐下 , 一边给老师倒茶 , 一边说:还是恩师指点的好 。
李鸣盛接着说:你可以不能骄傲啊 , 一天没练是自己知道 , 可这一个月没练 , 观众就知道了 。 你是不是忙着谈情说爱 , 没好好练啊?
听到老师的责备 , 于魁智心中一愣 , 解释道:这是哪得话啊 , 我天天都去练功房呢!
那你这有些地方还是没唱到位啊 , 《袁崇焕》一出 , 这“尖团字”、“上口字”你都没有唱出来嘛 , “大过门”也减了不少 , 你这不是糊弄观众吗?这要是在以前 , 早把你轰出北京了!李鸣盛生气地说 。
文章图片
于魁智饰演岳飞剧照
于魁智清楚李鸣盛先生此言不虚 , 因为在旧社会唱京剧的地位很低 。 一旦唱不好 , 那些王爷、贝勒轻则砸场 , 重则能将艺人轰出北京 。
可是怎么同老师解释呢?又不能实话实说 , 只好这样回答:我后面确实疏忽了 , 力气不够了 。
李鸣盛长叹一声:唉!也就是时代好 , 没有挑刺的 。 但是作为艺人可不能缺斤短两!
于魁智被老师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打动 , 连忙点头称是 , 李鸣盛见他如此谦虚 , 语重心长地叮嘱道:行了!严师出高徒 ,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 可不能松懈啊!好在整体还不错!继续努力吧!
文章图片
于魁智扮演诸葛亮剧照
于魁智暂时躲过一劫 , 也收敛了锋芒 。 但是他专场的唱片已经流传了出去 , 很多没在现场老艺术家听出了唱法的变换 , 这令他们难以接受 。
于是在教学生时 , 将于魁智的唱片拿出 , 当成了反面教材 , 一时间于魁智“错误”唱法引起了曲艺界不小的争议 。
于是原本属于个人的专演 , 却变成了京剧如何革新的重大命题 , 于魁智倒是觉得没什么 , 因为老先生们是在教学生“走路” , 对于初学者当然要字正腔圆 。
但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 可以进入到“慢跑”阶段 , 进行一些小小的创新了 。
并且他觉得改变唱法也没什么不妥 , 因为对于今天的普通话而言 , 已经没有了“尖团字”、“上口字”的发音 , 去掉一部分反倒能适应今天的观众 。
文章图片
于魁智(二排左)一家
况且这是个注重个性的时代 ,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 而不是应该盲目的崇古 。 可老先生那边遵守的是古理 , 自己也不好劝服 。
考虑再三 , 他决定在新曲中可以大胆一些 , 加入新鲜的舞台艺术 , 以符合新的观众需求 。
而传统戏曲确实不应该随意变动 , 原汁原味 , 这样才能两全其美 。
时间进入90年代 , 于魁智的想法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 他负责编排戏曲《骆驼祥子》 , 于是在“洋车舞”一折中 , 增加了多媒体灯、LED大屏显示器 , 唱法也做了一些调整 , 十分新颖 , 首演获得了成功 。
这还是京剧吗?于魁智的做法再次引起了争议 。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未应验,并非其计算有误,而是另有原因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