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原来是这样!

战国七雄中的六雄 , 被秦国兼并后 , 成了一块地 , 这一块地被两汉扩张后 , 就成了三国的版图 。 这块地没怎么变 , 是时代变了 , 间隔500余年 。
三国时期的蜀国所占据的就是战国时秦国的巴 , 蜀 , 汉中及其边缘的地区 , 于三国之中最小且弱 。 地理位置又僻远 , 道路四塞 , 极其不便 。 战国七雄中的秦国 , 在秦惠王时 , 就拥有了这块地方 。 古巴蜀汉中早就是秦王附庸 , 蜀地两次造反后 , 秦国把蜀王巴王一手甩开 , 直接建郡守治理 。 三国时的蜀汉 , 这地盘实在就是秦国的一两个郡 , 人口 , 出产 , 兵员 , 财赋资源就实在有限 。 说""天府之国"" , 是秦人自美而已 , 作为自己的""儿子"" , 丑不丑 , 成器不成器都钟爱有加 。 幸好巴蜀在秦国东进时给粮供兵 , 又没后院起火 。 秦人肯定要褒扬的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原来是这样!
文章图片
如果三国时的蜀汉拥有一个秦王国的地盘 , 那肯定就""还于旧都"" , 大有作为了 。 但是关中牢牢地控制在曹魏手中 , 也就是在曹真 , 司马懿手中 , 撼动不了 。 原因就是他们有粮有兵地固守着这些地盘 , 屏塞了罱汉进取之路 , 比三秦壬更称职!
孙权固已不说 。 曹操占据的地盘 , 整个北方都让他占了 , 占了不说 , 还用能人去治理 , 民屯军屯自给自足 , 富强到什么程度呢?富强到北方匈奴乖乖的放羊放牛 , 不敢近边 。 举个例说 , 曹操要蔡文姬回汉朝 , 匈奴单于马上照办 , 不敢稽迟 。 这就是曹魏实力的表现 。 曹操一死 , 曹丕上台 。 魏国国内稳定发展 , 同蜀吴也没多少仗打 。 实力强劲得让蜀国丞相诸葛亮坐如针毡 , 思前虑后马上写了《出师表》 , 要去北伐 , 原因固然是""以彰先帝之志 , 欲报之于陛下也"" , 而更主要的还是魏国再强大下去 , 就没法""还于旧都""了 , 何况蜀中大将死得差不多了 , 挑大梁的越来越少 , 这样下去 , 恢复大汉之荣光就实现不了啦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原来是这样!
文章图片
蜀国的实力 , 地盘 , 人口也就只有魏国的十分之一 。 而诸葛亮明知不济 , 却还要主动去攻 , 这不是不自量力 , 以卵击石么?其实 , 这是弱小国家的自我保全方式 。 说恢复汉朝 , 那是自欺欺人 , 是说给老百姓听的 , 真正目的是以攻为守 , 艰难地生存下去 。 这样就有了孔明六出祁山 , 败一次又打一次 , 反正有几个兵 , 有几把粮都去打 , 去扰边 。 蜀兵来攻 , 魏兵去守 , 攻守之中 , 大家都沒闲着 , 老板认为这是为国尽力 , 工资照发 , 奖励给足 。 从而分散魏国的注意力 , 让他暂时不来进攻蜀国 。
诸葛亮是个读书人 , 谙熟当初的古蜀国是怎样囿于蜀地 , 秦人怎样翻天越岭 , 搭栈道而先灭蜀 , 次灭巴 , 然后收降汉中的 。 这三地就是""守户之犬"" , 让秦人一打灭国 , 这是教训!诸葛亮反其道而为之 , 主动攻魏之关中 , 让曹魏处于被动地位 。 没时间没机会出兵来伐蜀 。 事实证明这法子管用!连年用兵 , 肯定消耗大 , 而粮食不济 , 迫使孔明有两回功败垂成……打仗就是打钱粮呀 , 诸葛丞相在后勤保障上伤透了脑筋 。 地窄民贫没办法呵!战国七雄 , 打了百多年仗 , 还是缺粮 , 有兵有粮 , 就是呆着 , 也会拖死对方 。 长平之战 , 赵军缺粮 。 有粮 , 四十多万人吃饱了 , 决战一下 , 把时间延长一时 , 说不定白起就成不了大功 。 秦兵不缺粮?秦昭王不会全国动员十五岁男子 , 妇女送粮上前线……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原来是这样!
文章图片
总而言之 , 战国七雄 , 是各开各的灶 , 碗里有没有饭 , 只有他们家才晓得 。 而孔明碰上硬骨头 , 啃不动 。 只好禅精竭虑地累死了 。 姜维又伐魏 , 没钱粮就在沓中屯田 。 不再伐魏了 。 时间一久 , 邓艾偏师而来 , 只这么一次主动进攻 , 蜀国就灭亡了 。 这就是""守"" , 守是被动的 , 代价出奇地高 。 所以 , 任何时候从事任何事业 , 要主动出击 , 蜀地的两次灭亡就是教训 。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孔明总缺粮原来是这样!】诸葛亮伐魏打仗 , 即使兵少缺粮也要积极进行 。 这叫进攻中的图存 。 是没办法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