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战国之燕国》观后感

讲的是历史 , 而历史谈的是事 , 可任何事都是由人做的 。 历史上的人为什么会做这种事?就是搞懂历史幕后的真相及本质规律发展脉络的关键 。 而历史上的人为什么做这种事?就要分析其潜意识 , 如何分析其潜意识?就要通过其一贯的意识、行为、做的事情等潜意识投射出的这些中介物在心理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分析找到规律模式 , 反过捋出隐藏的潜意识投射 。 这时心理学就如一面照妖镜 , 照出中介物背后的妖魔鬼怪的是非善恶 。

《风云战国之燕国》观后感
文章图片
所以 , 读历史不仅要读到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人物 , 还要读到历史人物背后的潜意识才算读到家 , 否则如同历史学家只在事上进行成败得失的历史经验总结 , 还是没有抓到根本之源 。 就会出现道理读的总结的很好 , 临事而不能用 , 错误和陷阱又一次比一次更掉进去 , 如同螃蟹绕缸 , 在一个较长时空维度里 , 做轮回甚至是恶性及死循环 。 这就是 , 俗有云 , 人们在历史上学习到维一经验就是人们不吸取历史经验 。 不是不想吸取 , 而是事到临头吸收不了 , 因为人的心没变 , 事就不变 , 该跳的陷井一个不拉照样跳 。 这就是为什么古曰修身养性 , 后才是齐家治平 。 只有心修了 , 事才变 , 命才变 。

《风云战国之燕国》观后感
文章图片
燕国的历史 , 主要是由燕王决定而影响 , 那燕国的历史就是燕王的家族史 。 捋清了其家族史 , 就捋出了燕国历史的核心脉络 。
我们先从其燕国始族召公来看 , 历史上周公和召公辅佐武王灭纣 , 后成王年幼 , 周公辅佐 , 流言四起 , 召公很不高兴 , 周公写一篇《君奭》劝勉他 , 他立马就高兴配合 。 这篇《君奭》写了啥让其180度大转弯 , 我找来看一看 , 除了开头兴亡的总结 , 与其有关的关键几句话 , 大概白话是"以前那些贤王都能团结贤臣 , 现在我这个小子(他们是同辈分的兄弟 , 召公是庶出 , 周公在其面自贬为小子)犹如过大江大河需要你的帮助 , 我无知处于重位需要你的意见来纠正我的过失 , 你是大德之人 , 你不指导我 , 我就听不到凤凰的叫声 , 我的能力不够呀 。
以后我们同心同德共辅王室 。 "什么意思?说白了 , 夸夸召公 , 分权给他 , 共同辅佐王室 , 史曰陕西归召公管 , 陕东归周公管 。 召公就高兴的配合了 , 这召公是不是有点贪虚名及小利的人?如果其纯正忠诚的人 , 他是不是先搞清楚周公是不是篡位?而不是一听到夸的虚名及分利立马就高兴了?那不高兴为了什么?退一步讲 , 同气相应 , 他如果和周公一样贤明 , 根本就不会对周公有疑惑 , 或者对其得位而不高兴 。 即召公的贤明是低于周公的境界的 , 所以需要周公自贬分权利于他才能团结安抚于他 。 还可以通过另一点得到佐证 , 后来春秋战国儒家言必称文王周公 , 而不谈召公就说明了问题 。 而召公在当时言必称德 , 甚至超过周公 , 用现代化的说法简直就是以德治国的化身 。 为什么春秋战国讲究德的儒家不提他?因为他们看人看的准 , 他们能用春秋笔法写史 , 看不明白能行吗 。 棚子失火 , 问人问马或先问谁 , 那性质是不一样的 。

《风云战国之燕国》观后感
文章图片
综合而言 , 其德微瑕 , 不失其贤 。
如果你是贪虚名及小利的后人子孙 , 你会是什么处境?贪虚名的好处他拿走了 , 坏人不贤的虚名就是你的 , 而且拿好虚名的成本你被承担 。 小利他拿走了 , 拿小利带来的后患你被承担 。 结果就是 , 其以一己之私 , 专坑子孙 。 而且贪虚名小利易吃亏 , 吃亏之后就报复 , 报复就事多乱 。
故召公之子及接下来几代事不传 , 好像在历史上没有存在过似的 , 消失的无影无踪 , 也许失传 , 但失的也太干净了 , 连史记上都不详 。
家族上边的微瑕 , 一代一代通过潜意识投射强迫性重复 , 发展累积下来几代就会放大变成大陋大弊 。
所以 , 到了其核心关键人物燕王哙时 , 燕王哙贪贤之虚名及图一时之安逸的小利 , 把王位禅让传给阴谋家相国子之 。 其太子利益受损 , 起兵后死 , 燕大乱招来齐国 , 燕差点灭国 , 后归燕召王事 。

《风云战国之燕国》观后感
文章图片
燕昭王因其爹燕王哙禅让之乱平而上之 , 励精图治 , 千金马骨诱来了乐毅及苏秦 。 这两个人在各国游荡都受尽屈辱之人 , 共振碰到受尽屈辱的燕昭王 , 那真是遇到了知音兄弟 。 三个人心理被屈辱的扭曲 , 急需报复性成功来缓解 。 于是 , 苏秦合纵内奸于齐国(历史有争论 , 自己通过他们报复性成功心理同振 , 故而信断取此说) , 乐毅练兵 , 燕昭王为支撑 , 苦苦谋画几十年 , 攻占齐国灭剩仅仅两城 。 对此两城 , 围而不取 , 对外曰以德化之 。 此曰纯属放屁 , 攻人之城 , 夺人之国 , 杀人之子 , 乱人之家 , 毁人宗庙 , 抢人礼器 , 此仇不共戴天 , 围两城而不取 , 感化到猴年马月能感化吗?正确的办法 , 应该以威攻而镇之为主 , 在缓缓用德以抚之为辅 。 你是征服者呀 , 这种办法乃是军事政治征服者常识之用 , 后世不都是这样 。 放弃常识有效办法不用 , 用一个养虎遗患的办法 , 为什么?因为他们要用这两城围而不取 , 以示天下 , 取其虚名 , 得其养望之小利 。 如同把人打抢一顿 , 怕人非议 , 找点东西说自己是替天行道 。 哎 , 他们根上的病又犯了 , 此病以犯 , 专坑子孙 。 他儿子及大臣都看不懂 , 这不合政治军事常识呀 。 他儿子是太子被人说弄就问告其爹 , 说乐毅谋反向当齐王 。 燕昭王有个骚操作 , 真的很骚 。 鞭挞太子 , 书告乐毅 , 你想当齐王可以 , 礼服都给你送来 , 乐毅吓得那敢(乐毅是赵国人 , 用的是燕国人的兵 , 刚打下不稳定的齐国 , 没有基础 , 恐刚称齐王 , 就会被叛 , 四面齐歌 , 八面皆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