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 ,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 享年91岁 。 当我看到手机推送这个噩耗的那一刹那 , 内心是非常震惊的 , 老爷爷前段时间不是还好好的吗?片刻之后 , 我注意到推送信息的媒体是湖南日报……刹那间无限的惋惜和悲痛就涌上了心头 。 为什么我的反应会如此之强烈呢?我想 , 大抵是因为袁隆平爷爷离我们实在太近了 , 近得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 。
在很小的时候 , 每次吃饭掉饭粒儿 , 爷爷奶奶都会叮嘱我捡起来吃掉 , 不能浪费 。 他们经常给我讲述饥荒年代的故事 , 以及粮食对人的重要性 , 长期的耳濡目染 , 使得我很小就觉得碗里的粮食是非常神圣的 。 后来在小学课本上 , 我第一次了解到袁隆平和杂交稻的关系 , 原来 , 我们平时吃的珍贵粮食 , 都是这位老爷爷“创造”出来的……他的能力如此强大 , 是神话传说还是真人真事呢?可怜我那时候年龄还太小 , 无法分辨书中的虚拟与现实 , 只记得从那时起 , 每次吃饭时 , 我的脑海里都会依稀浮现那个蹲在稻田观察稻穗的身影 。
没错 , 就是下图这张照片 , 当时是课本中的插图 。 八零后九零后们 , 都很熟悉 。 不是吗?
文章图片
我想 , 对于袁隆平爷爷 , 我们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是非常尊敬和爱戴的 , 他改造并发明了能够养活我们的高产杂交水稻 , 粉碎了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饥荒问题 , 居功至伟 。
可是 , 对于这样一个让我们一生受惠的伟大的老爷爷 , 除了他研究的杂交稻之外 , 我们对他又有多少了解呢?
鉴于袁老一生低调 , 除了学术论文之外 , 几乎没有发表过关于个人经历的文章和著作 , 以至于外界对他的人生故事知之甚少 。 所以今天在这里 , 笔者用一篇短文 , 带大家认识一个你所不知道的 , 试验田之外的“别样”袁隆平 , 意在让大家对这位伟大的老人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 , 同时也让他的形象能够离我们更近一点 。
文章图片
差点杀进国家队:浪里白条——袁隆平
袁隆平一生酷爱运动 , 特别是游泳 , 是他引以为傲的强项 。 记得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 , 不管走到哪个单位 , 只要一有游泳运动会 , 袁隆平必然要报名参与 , 并远远地甩开第二第三名 , 稳稳地拿到冠军 。 对此 , 经常会许多人不解 , 这小伙子到底是学体育的 , 还是学农业的 , 为啥游泳这么猛?
其实 , 袁隆平的游泳技术高超 , 并非来自专业的体育学校培训 , 而是他自己业余时间勤学苦练的结果 。
1938年 , 8岁的袁隆平一家为避战火 , 从汉口乘船逃难到湖南 。 在过沅江时 , 袁隆平不慎落水 。 当时 , 袁隆平根本不会游泳 , 眼看就要沉入水中时 , 一名船工火速跳入水中搭救 , 这才转危为安 。 此次事件之后 , 袁隆平对于游泳有了深厚的兴趣 , 他认为游泳是个好技能 , 在危险时刻不仅可以自救 , 还能救人 , 自己应该像传功那样 , 掌握精湛的游泳技术 。 因此 , 在湖南弘毅小学读书的半年时间里 , 八岁的袁隆平已经开始尝试学习游泳了 。
1939年 , 进犯武汉的日军再度西进 , 威胁湖南 , 袁隆平一家被迫迁往重庆 。 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读书的三年时间里 , 得益于重庆三面环江 , 夏季酷热 , 袁隆平的水性有了很大提高 , 有时甚至还会偷偷带着弟弟袁隆德跑去游泳 。 有一次 , 二人正准备去游泳时 , 被父亲袁兴烈发现了 。 袁兴烈厉声责问袁隆平:你自己水性好 , 去游泳也就算了 , 为何还要带上水性很差的隆德?面对父亲的责问 , 一般人可能会立刻道歉认错 , 但是袁隆平却没这样做 。 他对父亲说:就是因为隆德水性不好才要锻炼 , 而且有我“浪里白条”在此 , 绝对没问题 。
其实 , 袁隆平在重庆读小学时 , 还算不上真正的“浪里白条” , 他的游泳技术崭露头角是他后来在武汉读高中的那段时期 。
1946年 , 因为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 , 袁隆平一家从重庆再度搬迁到了武汉 。 武汉比起重庆 , 除了也是个大火炉之外 , 周边江水流速更缓慢 , 而且武汉周边湖泊遍地 , 非常适合游泳 。 再加上当时的袁隆平已经16岁 , 是身强力壮壮小伙子 。 所以 , 袁隆平到武汉没多久 , 就在有用领域大显身手 , 坐实了“浪里白条”的名号 。
- 美食育儿博主初来乍到,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 春秋航空的“专属”暗号,你竟然还不知道?亏大了
- 知不知道,有一块命名“方孝孺石”的石头?
- 奇楠沉香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 不知道自己戴多大圈口的玉镯,看完你就明白了
- 皇帝:再不听话诛你九族,官员:有本事诛我十族,皇帝:准你所请
- 除了跋山涉水,还有漂洋过海:说说你可能不知道的水路闯关东
- 俗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绝,后半句才是经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 这个年份的牡丹1元硬币,一枚价值5元,许多人却不知道
- 1930年,那位为袁隆平接生的人,竟是“万婴之母”林巧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