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清官海瑞:一心为民敢抬棺进谏,雒于仁“向死而生”!

海瑞 , 被后人誉为“海靑天” 。 一般来说 , 能被说成“青天”的人 , 都是那种铁面无私 , 清正廉洁的人 , 就比如我们熟知的包青天(包拯) 。 海瑞生活在嘉靖时期 , 历史上评价那个时期的士大夫风气是浮夸的、不作为的 , 可是偏偏在这样的官场中可以出现这样一股清流 。 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让我们走近他 , 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明朝的好官 。

明朝第一清官海瑞:一心为民敢抬棺进谏,雒于仁“向死而生”!
文章图片
年少清贫——顽强、刚毅
海瑞 , 祖籍原福建 。 他的母亲在生下他的4年后 , 就遭遇了父亲离世 。 从此他和母亲就过上孤儿寡母的日子 , 幸好有祖上传下来的几十亩地才可以维持生活 , 可是家中人丁稀薄 , 母亲常常累得晕倒 。 海瑞的母亲谢氏是个性格刚毅的女人 , 对海瑞的要求很是严格 , 因为家里贫困 , 所以坚持让海瑞读书 , 好好学习 , 不然海瑞玩耍嬉戏 。 海瑞也是个懂事的孩子 , 体谅母亲 , 在努力读书的空闲还偷偷的帮助母亲干活 。
正是这样的家庭 , 才培养出了像海瑞这样的清官 。 因为从小吃尽苦头 , 也见过了太多一样的贫困人家 , 所以海瑞从小立志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为国为民的好官 , 甚至自号“刚峰” , 为了就是坚定自己心中的信念 。
中举——“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明朝第一清官海瑞:一心为民敢抬棺进谏,雒于仁“向死而生”!
文章图片
海瑞读书的时候 , 王守仁的唯心主义盛行 , 知行合一成为每个信仰王守仁学说的人努力完成的目标 。 这给了海瑞很大的影响 , 同时王阳明的“立诚”奠定了海瑞的为人处世 。
在嘉靖二十八年 , 海瑞凭借一篇《治黎策》中得举人 , 后因为后来的考试的失利 , 海瑞成为了一名教谕 。 时间到了嘉靖四十一年 , 海瑞任淳安知县 。 在任期间 , 海瑞坚持最高的廉洁标准 , 除了领取政府下发的俸禄外 , 他绝对不思考“灰色收入” 。
说实话 , 在明朝官员的收入是历史上都是最低的 , 大多数官员都有除去俸禄以外别的“收入” 。 海瑞一家老小都只是靠着他那么一点微薄的俸禄 , 我觉得跟现在的低保户没啥区别 , 甚至是吃肉都是奢侈的 , 你真的难以想象一个知县会连饭都吃不饱 , 甚至是衣服都是多年前的 , 缝缝补补一年又一年 。

明朝第一清官海瑞:一心为民敢抬棺进谏,雒于仁“向死而生”!
文章图片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 有一次海瑞的母亲过寿 , 海瑞买了2斤肉 , 这居然成了新闻 , 连当时的总督胡宗宪都说:海瑞给母亲过寿 , 买了两斤肉!!清贫到了如此地步 , 真的是在历史上屈指可数 , 同时都让人肃然起敬 。
“硬刚总督”——坚持原则 , 不畏强权
淳安县的案件多 , 海瑞明断案 , 真是“包青天”转世 。 海瑞乃一介文人 , 他的断案手段比不上狄仁杰的明察秋毫 , 也不如包青天对悬案的神奇侦破 , 但是他创了最早的“为民”奇特断案手段 。 他是这样说的:“与其冤屈兄长 , 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 , 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 , 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 , 宁愿冤屈刁顽” , 意思就是诉讼案件存在可疑时 , 与其冤屈兄长 , 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 , 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 , 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之人 , 宁愿冤屈刁顽之徒 。
当然 , 我们现在看这样是有点笼统 , 甚至是有点草率 , 但是尽管他有那么一丁点的不足 , 但“金无足 , 赤人无完人” , 这并不妨碍他是难得一见的清官 , 以百姓的利益为宗旨的人又能有几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 说是有一天 , 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途经淳安 , 这一路上各地的知县都是按照一二百两的银子“孝敬” , 不仅是设宴款待 , 还等人家走的时候一路护送 。

明朝第一清官海瑞:一心为民敢抬棺进谏,雒于仁“向死而生”!
文章图片
然而到了淳安 , 海瑞不但没有露面 , 还让手下用五钱银子款待 。 胡公子愤怒的很 , 这是瞧不起他?他下令把海瑞的手下绑了 , 还吊起来打 。 海瑞听说后 , 直接把胡公子缉拿 , 还没收了他的钱财 , 随后给总督写信 , 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您是个品德高尚的人 , 您的儿子必定不是这样的 , 而且您的儿子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钱财 , 我抓的这个一定是假的 。 胡宗宪看完信后 , 只能无奈地笑笑 , 写信让海瑞放了他的儿子 , 甚至都没责怪海瑞 。 由此可见 , 海瑞还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