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此物最可喜:从万历年间的一次走私回看张骞通西域凿穿之功( 四 )


佛郎机人如此 , 华夏在这方面同样慎重 。 自秦以来 , 冶铁技术就是被严密封锁的 , 凡“铁山、矿场、匠坊”均是由官方专营专门 , 朝廷派驻官员和管理机构 , 对冶炼工坊严密监视 , 对于工匠编号管理 , 严护技术外泄 。 其实主要是针对游牧民族 。
游牧民族以放牧牲畜为生 , 游牧文明的产出效率、稳定性均不如农耕文明 , 虽然拥有极强的机动性 , 但是脆弱的土地承载能力和落后的冶炼工艺 , 便他们的军事力量始终被限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 无论是兵器、盔甲还是马具、后勤保障 , 都需要大量的钢铁作为原料 。

隆冬此物最可喜:从万历年间的一次走私回看张骞通西域凿穿之功
文章图片
中原文明为了限制游牧民族坐大 , 同样采取了技术保密、原料封锁 , 在边关设立了重重关卡 , 对钢铁出关严查严防 , 对工匠严防外流 , 导致游牧民族的战斗力一直没有进步 , 甚至使用骨制的箭头与中原作战 。
应该说 , 自秦以来的禁关政策 , 对游牧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 , 虽然游牧民族始终对中原文明虎视眈眈 , 却始终没有能力形成压倒性的军事优势 , 冶炼技术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 。 而游牧民族的强大始于宋末 。
由于宋联金灭辽、联蒙灭金 , 虽然暂时获得了边境的平安 , 却让蒙元通过战争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冶炼技术和原料 , 再结合从西亚传入的相关技术 , 游牧民族的军事实力终于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 元朝在西征时就运用了大量的火炮、火器 , 摧城拔寨、无往不利!
除了军事技术上的封锁之外 , 在重要贸易物资上的封锁和保密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国策 , 这其中要数桑蚕丝绸最为重要 。 自从张骞打通西域之后 , 大量的丝绸通过河西走廊进入西亚、欧洲 , 迅速获得了当地上流社会 , 尤其是贵妇的青睐 。

隆冬此物最可喜:从万历年间的一次走私回看张骞通西域凿穿之功
文章图片
丝绸这种轻、滑、薄、透的织物 , 穿在身上 , 既能勾勒出女性凹凸多姿的身段 , 又通气、排汗、亲肤 , 比之棉麻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一磅丝绸 , 在罗马价值高达12两黄金 , 一匹素丝 , 在汉朝价值6石米 , 有着数十倍的净利润 , 但这种奇妙的织物是用什么原料织成的 , 西方一直没能得知其中的秘密 。
《释名》:“锦 , 金也 , 作之用功重 , 其价如金 , 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 。 ”由此古人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正因为华夏严密的技术封锁和交通的不便 , 使丝绸长期是汉王朝的专利产品 , 当穿着丝绸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时 , 无论它的价格昂贵 , 都会有人来买单 。 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 , 就是因为它为封建王朝赚取了高额利润 。 以至于公元301年 ,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强行制定了生丝的价格 , 每磅约合274个金法郎 , 以此遏制罗马人对丝绸的狂热消费 。
所以 , 当时来往于西方的商人 , 一直严格保守丝绸的秘密 , 因为这是他们攫取高额利润的摇钱树 。 而华夏王朝对于桑蚕的养殖和丝织技术也一直严格保密 。 丝绸技术的外泄 , 据记载是南北朝时期 , 一位公主出嫁到于中原交好的于阗时 , 为了在国外也能够穿丝绸衣服 , 就在发鬏偷偷带了蚕卵 , 最终导致了丝绸技术的外流 。 最终粟特人掌握了丝绸技术 。
此后 , 两个拜占庭的教士在访问波斯时 , 又把蚕装在空心的手杖里带回国内 , 从此破解了丝绸技术 。 当然这些只是野史所传 , 并没有史实相证 。 但是无论如何 , 一个不起眼的东西 , 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命运造成深刻的影响 。
但是从人类发展的趋势来看 , 无论是冶炼技术、丝织工艺、瓷器茶叶 , 还是瓜果稻麦、红薯花生 , 从关系国民生计的技术 , 到满足之欲的美味 , 终究会冲破技术与封锁的壁垒 , 去造福全人类 。

隆冬此物最可喜:从万历年间的一次走私回看张骞通西域凿穿之功
文章图片
一个文明能否长久地立于世间 , 除了其传承不变的精神内核外 , 开放、包容、大气才是他得以闪耀世间的根本所在 , 而华夏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唯一传承至今的古代文明 , 通能够在战争烽烟中走过五千年的漫长岁月 , 正是因为其四海天下、兼容并蓄的大国气质!
隆冬此物最可喜:从万历年间的一次走私回看张骞通西域凿穿之功】莫道匹夫不报国 , 边关明月亦照人 。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中 , 我们固然要关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帝王 , 更应该关注如陈振龙这样默默无名的小人物 , 在史册上为他们轻轻写上一笔 , 无须浓墨重彩 , 只需要让后人知道他们的功绩 , 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