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 | 肿瘤治疗到底有没有黑幕?医生张煜要与卫健委专家团公开辩论( 五 )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 , 过度诊疗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 , 还包括身体机能的损害 。
一位患者家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 , 他的母亲在2020年确诊患上了食道癌 。 在当地一家三甲医院进行诊治时 , 被纳入临床试验小组 , 接受了君实生物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治疗 , 但医院并未提前向家属解释说明加入临床试验小组和使用PD-1治疗的风险 。
“化疗科医生在与家属沟通者诊疗方案时 , 完全没有提到会使用PD-1治疗 。 我们也是在事后进行术前检查时 , 才从主治医生处得知这一事实 。 事后医生拿出了一张由我父亲签署的进组同意书 , 但是我父亲年事已高 , 对这件事没有印象 , 也对PD-1这种药并不了解 。 ”该患者家属对采访人员表示 。
针对PD-1或 PD-L1研制抑制剂 , 以切断肿瘤细胞和T细胞的信号通路 , 是近年肿瘤免疫疗法的热门方向 。 正常情况下 , 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有识别杀伤作用 , 但如果肿瘤细胞表面带有的PD-L1和T细胞上的PD-1结合、建立起信号通路 , 肿瘤细胞就可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
2020年年底 , 国产PD-1药物全部成功进入医保报销范围 。 通过国家医保谈判 , 四款国产药物的降价幅度高达80%以上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国家药监局对这四款PD1药物的适应症做出了严格规定 。 根据获批情况 , 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的适应症只有黑色素瘤、鼻咽癌和尿路上皮癌 。
“现在我国有48个厂家在做免疫治疗的药物 , 美国只有4个厂家生产 。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把PD-1当做了万金油 , 万能的抗肿瘤药物 。 但它只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方法 , 要根据病人的个体化情况进行应用 , 而且还需要注意安全性 , 另外从疗效上看 , 免疫疗法的最大问题是它可能出现上百个并发症 ,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 。 ”马军说道 。
上述患者家属说 , 医生并没有告知他们这些 。
而据上述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在进入医保报销范围前 , PD-1给医生的返点大概在30%-40% , 这也是为什么该药物在国内出现了比较多超适应症使用的原因 。 进入医保之后 , 药企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 从而影响到给医生的渠道返点 。 今后该类药物的滥用情况也会得到改善 。
五问:癌症治疗的最终结果是否一定是人财两空?
国际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2016年10月刊发的文章《中国癌症支出及财政压力》中称 , 2012-2014年 , 在针对14594名中国癌症患者(平均年龄56.7岁 , 男性58%)的抽样调查分析显示 , 这些癌症患者的家庭年均收入为8607美元(折合人民币5万6千元左右) , 而每名患者年均支出则为973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万3千) , 其中非医疗支出占9.3% 。
近年来 , 随着更多创新药的研发以及新型治疗方式的出现 , 癌症治疗的费用也越来越高 。 以放疗为例 , 一次伽玛刀的费用大约要2万元 , 射波刀的费用大概在6万元 , 质子重离子的费用最高 , 要近30-40万元一次 。
尽管费用高昂 , 癌症患者还不得不面对一个沉重的事实 , 那就是对于一些高度恶性瘤患者或者晚期肿瘤患者来说 , 癌症依然是一个不治之症 , 患者家属最后可能不得不面临人财两失的结果 。
在知乎发表的文章中 , 张煜提到自己劝阻了一位月收入仅3000元且已卖房卖地倾尽家财的父亲 , 采用一种每月多花费数万元 , 却只能将女儿的中位生存期延长两个多月的疗法 。 这位父亲认为 , 这样也许女儿能多活两个月 , 但他本人却“不知道以后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 , 寿命都可能减少好几年” 。
在大部分肿瘤患者看来 , 死亡是治疗失败的结果 , 而非“自然”的过程 。 在对疾病的恐惧、求生的本能促使下 , 患者往往也会做出不理性的决定 , 采取过度诊疗的方式来博取“一线生机” 。
4月9日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 ,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院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深度调查 | 肿瘤治疗到底有没有黑幕?医生张煜要与卫健委专家团公开辩论】“我的一位朋友在当地体检时 , 发现可疑前列腺癌 , 来北京301医院就诊 , 医生建议做活检 , 他在惊吓之余电话咨询我的意见 , 我介绍他到北大医院泌尿外科 , 给他做超声检查后明确告诉他可以排除癌症 , 高高兴兴回去了 。 但过一段时间 , 想想还是放不下心来 , 又去省里的大医院检查 , 在活检时不幸被严重感染 , 虽然最后证明不是前列腺癌 , 却差一点丧命于脓毒血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