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为什么说你我都是炎黄子孙?
文章图片
无论在中国境内 , 还是海外 , 华人相遇 , 都会互称“同胞” , 会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 这其中黄颜色的“黄” , 指的是“黄帝” 。 为什么我们会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呢?这就要从《史记》的开卷第一篇《五帝本纪》说起 。
所谓“五帝” , 是指三代(也就是夏、商、周)以前 , 五个在司马迁看来历史时期最早的人间帝王 。 按照先后次序 , 他们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
根据《五帝本纪》的记载 , 黄帝姓公孙 , 名轩辕 , 是少典之子 。 他生当群雄逐鹿、暴虐百姓的衰世 , 用“修德振兵”也就是道德治理和强军练兵两结合的手段 , 联合其他部属讨伐对手 , 成功了 , 因此被诸侯拥戴为“天子” 。 他之后的四位帝王 , 颛顼、帝喾、尧、舜 , 则是同出一系的他的血亲后代 。
具体来说 , 黄帝生了两个儿子 , 一个叫玄嚣 , 一个叫昌意 。 颛顼是黄帝小儿子昌意的儿子 , 就是黄帝的孙子;帝喾是黄帝大儿子玄嚣的孙子 , 就是黄帝的曾孙 。 尧又是帝喾的儿子 , 就是黄帝的玄孙 。 而舜 , 追溯上去 , 他的五世祖是颛顼 , 六世祖是昌意 , 所以他应该是黄帝的七世孙 。
按照《五帝本纪》的记载 , 颛顼和他爷爷黄帝相比 , 长处不在打仗 , 而是懂天文 , 敬鬼神 , 定规矩 。 帝喾这位黄帝的曾孙呢 , 据说一生下来就能自报名字 , 长大后又擅长“全球治理” , 简直就是个天才 。 而黄帝的玄孙尧 , 聪明程度既不比帝喾差 , 还很健康长寿 , 在帝王位置上足足干了九十年 , 才退居二线 。
文章图片
山东嘉祥汉武梁祠石刻中的颛顼、帝喾和尧(拓片)
【《五帝本纪》:为什么说你我都是炎黄子孙?】相比之下 , 《五帝本纪》对居于五帝之末的舜 , 记载最为详细 , 有些地方情节曲折 , 竟有点像小说了 。
说是舜是个大孝子 , 亲娘早逝 , 老爸是个没主见的瞎子 , 娶了后妈 , 还多了个坏心眼的弟弟 。 这老爸和弟弟俩心理变态 , 一心要除掉舜 。 有一回让舜去挖井 , 等井挖好了 , 居然稀里哗啦往井里填土 , 要活埋了舜 。 他们没想到的是 , 舜在往下挖井的同时 , 留了个心眼 , 就像我们在老电影里看到的抗日游击队一样 , 顺便在井底横向挖出了一条通向地面的地道 。 这时这地道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 让舜化险为夷 , 安然撤离 。
故事还没完 。 弟弟以为大哥已被活埋 , 就忙活着分了他的家产和女人 , 那边的大哥却已经抖落身上的尘土 , 站在了占据自己房产的弟弟跟前 。 这弟弟正弹着哥哥心爱的古琴呢 , 没想到哥哥竟复活了 , 惊愕之余 , 只好无耻地说:“我正想你想得心神不宁 。 ”舜倒也大度 , 只回了他一句:“是啊 , 你这么说还差不多 。 ”
不过 , 《五帝本纪》中写舜的部分 , 有些记录是否真实 , 很让人怀疑 。 比如说尧为了考察舜是否合适做帝王接班人 , 极富牺牲精神地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 。 但根据前面我们所排的次序 , 尧是黄帝的玄孙 , 他女儿就是黄帝的四世孙辈 , 而舜是黄帝的七世孙 , 那他娶的可就是远房太姑奶奶了 , 这怎么可能呢?
问题还不止于此 。 更奇怪的是《五帝本纪》中 , 都出现了只有春秋战国诸子思想兴起以后 , 才可能有的内容和场景 。
比如说黄帝的得名 , 是因为有“土德之瑞” 。 这种把颜色和金、木、水、火、土相配的做法 , 显然是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起来之后才有的观念 。 又比如说尧让接班人舜“慎和五典” , 也就是要谨慎地协调仁、义、礼、智、信五种礼教 , 这样的说法 , 一看就知道 , 用的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专有名词 。
《五帝本纪》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 是五位帝王的传记 , 篇幅长短不一 , 文字风格也很不相同 。 像颛顼的部分 , 只有一百来个字 , 而舜的部分 , 却有一千八百多字 。 不仅如此 , 写得最少的颛顼部分 , 几乎就是空泛的概念堆砌 。 相反地 , 尧的部分 , 记录有大量的帝王和大臣之间的对话 。
为什么作为《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 , 内容上会有那样明显的矛盾 , 文字分配会这样地不均匀 , 而文风又是如此地不一致呢?
因为这篇《五帝本纪》的主体内容 , 不是司马迁或者他的父亲司马谈自己写的 , 而是抄录整理前人著述中的相关内容 , 穿插各地听闻的传说故事 , 再加以有限的条理化而成的 。
- 日本想让日本演员出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结果被我国直接拒绝
- 最后一位仍在世御医,被关28年,出狱后主动上交祖传秘方
- 《叛逆者》穿帮镜头合集
- 《大秦赋》不止演员像兵马俑,道具也和博物馆里摆的一样一样……
- 《山河令》温周番外45,温客行周子舒弥补童年憾事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影评—缘起
- 《聊斋》小故事 一开始救人 而受人之恩又恩将仇报 到底孰正孰恶
- 《延禧攻略》皇帝独宠璎珞24年,其中的缘由,太后早已暗示了
-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懂《诗经》真的有如此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