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北地区如何从封禁到一步步开放的?

清代东北地区如何从封禁到一步步开放的?】明代以前 , 中国就有山东人移民东北的记载 , 但真正大规模移民的阶段 , 主要集中在清朝 。 清朝时 , 东北地位特殊 , 宗室皇族起源于此 , 被视为“龙兴之地” 。
在入关初期 , 清朝对外来移民进入东北并不欢迎 。 当时清朝从东北抽调大量人丁投入战争 , 以致人口稀少 。 《奉天形势》记载:“荒城废堡 , 败瓦残垣 , 沃野千里 , 有土无人 。 ”

清代东北地区如何从封禁到一步步开放的?
文章图片
在八旗力量薄弱的情况下 , 清朝不愿意让大量移民涌入东北 。 直到顺治八年 , 形势逐渐稳定 , 顺治皇帝亲政 , 东北开始调整移民政策 。 朝廷允许那些愿意东北开垦荒地的百姓 , 到山海关报备名册 , 由朝廷分地耕种 。
顺治十年 , 清朝再次颁布《辽宁招民开垦条例》 。 这次可谓是从上到下 , 动员百姓到关外垦荒 。 对于移民可以给予耕牛、种子和口粮 。 官员升迁任免 , 也以招募移民多少作为考核标准 。
许多山东人也加入到这次移民浪潮中 。 他们中大部分人是为了开垦荒地务农 , 少部分人看重了东北丰富的资源 , 如人参、貂皮等 , 经常来往于两地之间 , 从事贸易 。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康熙八年 , 随着康熙亲政 , 朝廷开始限制外来移民进入东北 。 如果想要进入东北 , 需要提前登记入档 。
到乾隆年间 , 限制移民政策更加严厉 , 整个东北全面封禁 , 不准外来移民进入 。 清朝如此严厉推行封禁政策的原因较为复杂 。 既是避免八旗文化受到冲击 , 也因为当时清朝人口数量整体暴涨的因素 。
乾隆六年 , 中国人口数量破亿 。 乾隆五十七年 , 中国人口数量破3亿 。 山东人口同样暴涨 。 明朝时 , 山东人口为一千多万 , 乾隆时人口突破2400万 。
跟人口数量相比 , 土地增长陷入滞缓 。 从顺治到康熙 , 在朝廷鼓励开垦荒地的政策鼓励下 , 山东耕地增长173.93万亩 , 此时山东可用荒地已经基本开垦完毕 。 但是 , 大规模开垦荒地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 引发许多自然灾害 , 对山东百姓影响极大 。
在双重压力下 , 遇到灾荒 , 只能迁徙四方的流民 , 成为当时山东常态 。 河南、北京、东北是山东人逃荒的主要方向 。
为了谋求生存 , 有大量移民以各种手段进入东北 。 他们中有的人会定居 , 有的春去冬归 。 这种做法也被称为“闯关东” 。

清代东北地区如何从封禁到一步步开放的?
文章图片
其实 , 山东人移民东北 , 并未像清朝皇帝想象的那样 , 会带来种种坏处 , 反而多有好处 。 这些移民进入东北后 , 开垦大量荒地 。
东北从原来的缺粮区 , 变成后来的产粮区 , 甚至粮食可以外运 , 满足其他省份需求 。 康熙在东北推行封锁政策后 , 也曾肯定移民为东北带来的好处 。

清代东北地区如何从封禁到一步步开放的?
文章图片
康熙年间移民东北的山东人中 , 许多人以养蚕为主 。 他们促进东北养蚕业发展 , 到后来仅牛庄、大连、安东三处产丝每年就可以达到1.9万担以上 。 不过 , 毕竟处于封禁阶段 , 移民数量仍是有限 。 直到咸丰时期 , 清朝才开始重新放宽移民政策 。
咸丰五年时 , 黄河改道 , 经由山东入海 , 造成严重破坏 , 大批灾民流离失所 , 涌入东北 , 封禁政策已经名存实亡 。

清代东北地区如何从封禁到一步步开放的?
文章图片
而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沙俄开始对东北虎视眈眈 , 不断渗透入侵 。 清朝选择开放部分地区 , 允许移民携带家属 , 想借此解决流民问题 , 并填充边疆实力 , 抵御沙俄入侵 。
东北得到大规模开垦后 , 也可以增加朝廷财政 。 1903年后 , 随着中东铁路等多条铁路建成 , 从陆路移民的速度加快 。

清代东北地区如何从封禁到一步步开放的?
文章图片
青岛、烟台、营口等港口建成后 , 越来越多山东人从海路移民东北 。 《莱阳县志》记载 , “清光绪二十年后 , 洋轮往来领海交通便利 , 邑人轻于离乡赴辽东者日重 。 ”
东北外部形势更为恶化 。 日本、沙俄都想在东北分一杯羹 。 从民间到庙堂 , 便有许多人希望可以进一步开放东北 , 鼓励移民开荒 , 从根源上培养东北元气 , 增加边疆防御力量 。

清代东北地区如何从封禁到一步步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