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法律入手,看“暴秦”称号的由来
从陈胜喊出那句“天下苦秦久矣”开始 , 强横的大秦帝国便陷入了摇摇欲坠的危机之中 , 陈胜的起义是正义之举吗?其实更像是一次绝地反击 , 陈胜等人因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赶到渔阳 , 为了逃避惩戒 ,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选择揭竿起义 。 无独有偶 , 汉朝刘邦也是因为押解犯人前往骊山 , 结果中途跑了很多人 , 无奈之下的刘邦只好放走他们 , 进而起义响应陈胜 。
【从秦朝法律入手,看“暴秦”称号的由来】都说“秦亡于苛政” , 那么秦朝的法律究竟有多么严苛呢?
秦律的初级阶段
完备的秦律得益于商鞅的改革而形成 , 但是秦律的雏形却要追溯到秦献公时期 , 正是秦献公创造了一系列基础条件 , 进而才让商鞅得以完善 。
文章图片
《秦律》文物《睡虎地秦墓竹筒》示意图
一.秦献公采取的措施
废除殉葬:秦献公即位后 , 便立刻废除了饱受国民抨击的殉葬制度 , 作为一种古老的以及流行于上层贵族之间的殡葬制度 , 在春秋时期殉葬就已经受到广泛的批评 , 譬如秦人曾做《秦风·黄鸟》来抨击秦穆公去世时采取的殉葬 。 墨子在《墨子·节葬》篇也提出批评说“此为辍民之事 , 靡民之财 , 不可胜计也 。 ”
采取连坐法:连坐并不是商鞅的独创 , 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开始实施 , 秦献公基于当时秦国内部混乱的治安现象 , 因此制定了连坐之法 , 使得秦国治安获得较为显著的好转 。
服兵役:秦献公规定农民在农闲的时候要参加军事训练 , 其实这和北宋年间王安石制定的“保甲法”是一样的 , 根据秦朝户籍制度 , 五户人家为一伍 , 农忙时就相互帮助 , 农闲时就相互进行军事训练 。
秦献公时期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 所以他制定的制度框架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粗陋 ,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为后来的“商鞅变法”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 让商鞅能够依照他的基础继续完善秦国内部的法律制度以及各方面的改革 。
秦献公影视剧照
秦律的完善阶段
秦孝公即位后 , 决心振奋秦国昔日春秋霸主的地位 , 商鞅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秦国 , 游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 提出“三代不同礼而王 , 五霸不同法而霸” , 并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 商鞅由此得以施展变法内容 , 依照“轻罪重刑”的指导原则 , 商鞅制定并完善了许多刑罚 。
二.商鞅采取的措施
重刑 , 连罪:商鞅继承法家“轻罪重刑”的指导思想 , 完善了连坐之法 , 加以告密 , 使秦人相互检举和监督 , 在《商君书·赏刑》中记载了商鞅的主张“故禁奸止过 , 莫若重刑 。 刑重而必得 , 则民不敢试” , 并最终达到“重刑 , 连其罪 , 则民不敢试 。 民不敢试 , 故无刑也”的目的 。 故而在秦律较为凸出的“轻罪重罚”的刑律规定就有“盗采人桑叶 , 赃不盈一钱 , 何论?赀徭三旬” 。
通过“轻罪重刑”的指导思想 , 商鞅有效的钳制了民间犯罪 , 譬如在《秦律》中规定“夫盗千钱 , 妻所匿三百 , 何以论妻?妻知夫 , 而匿之 , 當以三百论为;不知 , 为收” , 又有“宵 , 脏值百一十 , 其妻、子知 , 与食肉 , 当同罪” 。 商鞅通过予以“轻罪重罚”并施行“连坐”之法很快有效的控制了社会犯罪率 。
有一种历史错误观念认为“暴秦”始于商鞅 , 这种观念有一定道理 , 但必须客观看待商鞅通过“轻罪重刑”的方式有效控制了社会犯罪率 , 但其弊病在于难以掌控“轻罪重刑”的平衡点 , 倘若稍有偏移就会造成法律的失衡 , 从而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 我们可以透过《秦律》中看到另一些充满人性和维护社会道德规定 。 “免老告人以为不孝 , 谒杀 , 当三环(原谅)之不?不当环 , 亟执勿失” , 这是针对子女不孝制定的法律 , 而根据不同的罪行也制定了不同的刑罚 。
文章图片
“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对商鞅影响很大
死刑:包括戮、磔、腰斩、车裂、枭首、定杀(水刑) , 《秦律·法律答问》:“生定杀水中之谓也” 。
肉刑:即破坏犯罪者的身体 , 黥、劓、斩左右趾 , 笞杀之 , 枭其首 , 菹其骨肉于市 , 譬如商鞅变法时 , 太子犯法 , 最终以黥刑割去了他的老师公孙贾的鼻子 。
徒刑:即强制劳动 , 譬如刘邦押解的那些犯人就是要到骊山去参加劳动 。
城旦、舂:男性为城旦 , 从事筑城工作;女性为舂 , 从事舂米的工作 。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
- 日本刀师从唐刀,为何比明刀更坚韧锋利?与技术无关,原因很现实
- 曹操从与汉中对峙的攻略中,进行了哪些措施?
- 从极宠到打压,胤祥做了什么,让康熙对他的态度前后反差太大
- 从宋高宗赵构的角度来看,他为什么要杀岳飞
- 兰桂齐芳,暗示宝钗生下遗腹子?金项圈上4字谶语:宝玉从未染指
- 宋朝统治者法制意识较强,重视法律规定,使亲邻法更加制度化
- 三国长寿名将廖化,从黄巾起义到蜀汉灭亡,他究竟活了多大岁数?
- 廓尔喀|尼泊尔入侵清朝的时候,乾隆帝为何要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 叔本华: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