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辅创14年,命断40岁,朱元璋心如铁,却为他哭湿草木( 三 )


三、攻城拔寨 , 不在话下
常遇春既然被朱元璋称为“当百万之众 , 勇敢先登 , 摧锋陷阵 , 所向披靡” , 下面 , 我们就来看看常遇春的实力 。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第一战 , 是龙湾之战 。 当时朱元璋在南京立足未稳 , 陈友谅以狠辣的手段取代了上司徐寿辉 , 俨然成了长江流域实力最强的枭雄 。 陈友谅沿江而下 , 直扑南京 。 朱元璋麾下的将领们有的直接劝朱元璋投降(“诸将或议降”) , 只有刚加盟不久的刘基(刘伯温)劝朱元璋利用地利人和灭掉陈友谅 , 这就有了龙湾之战 。

常遇春:辅创14年,命断40岁,朱元璋心如铁,却为他哭湿草木
文章图片
龙湾之战 , 朱元璋以康茂才来骗取陈友谅孤军深入 , 然后在狭窄的龙湾两岸埋伏陈友谅 , 陈友谅的大船不能掉头 , 惨败而归 。 而这一仗中 , 首先伏击陈友谅的人 , 是常遇春和冯胜 。 《明史》云:
遇春以五翼军设伏 , 大破之 , 遂复太平 , 功最 。
“功最”两个字 , 让陈友谅认识了朱元璋麾下有一名猛将 , 他叫常遇春 。
朱元璋平生经历的最大规模的战争 , 发生在公元1363年 , 在鄱阳湖 , 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和朱元璋的20万大军展开决战 ,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 , 史称“鄱阳湖之战” 。
鄱阳湖之战前后持续了36天 , 双方斗智斗勇 , 战争中期 , 陈友谅差点一口吃掉朱元璋 。 《明史》记载:
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 , 舟胶于浅 , 几殆 。 遇春射中定边 , 太祖舟得脱 。
当时 , 由于朱元璋的战船较小 , 在双方试探的过程中 , 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等猛将以速度突袭陈友谅 。 在双方激斗中 , 陈友谅身边的第一猛将张定边认出了朱元璋的战船 , 张定边命大船开足马力冲向朱元璋 , 朱元璋大惊 , 连忙朝浅滩撤退 , 不料 , 小船搁浅 , 动惮不得 , 眼看就要被张定边擒获 , 这时常遇春突然杀回 , 他在远处拉开硬弓 , 一箭射中张定边 , 张定边应弦而倒 , 军心大乱 , 常遇春连忙让水军将领俞通海去救朱元璋 , 朱元璋才得以脱险 。

常遇春:辅创14年,命断40岁,朱元璋心如铁,却为他哭湿草木
文章图片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 过程跌宕 , 建议大家有机会读一读《明史纪事本末》 , 记载的还是非常详细的 。
朱元璋得救后 , 感慨不已 , 然后下令绕到上游攻打陈友谅 , 常遇春得令后 , 一马当先 , 开着大船走在最前面开路 , 一路冲杀 , 其余人跟着他逆流而上 , 《明史·常遇春传》记载:
遇春乃溯江而上 , 诸将从之 。 友谅穷蹙 , 以百艘突围 。 诸将邀击之 , 汉军遂大溃 , 友谅死 。 师还 , 第功最 。
注意 , 这里面又有一句“第功最” 。 在元朝末年 , 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成为霸主的转折点 , 常遇春的表现 , 掩盖了其他将领 。 等战争结束 , 朱元璋为阵亡的40多位将领立庙 , 然后论功行赏 , 常遇春为首功 。
陈友谅麾下 , 有两员猛将 , 第一个是上文提到的张定边 , 第二个是张必先 。 陈友谅死后 , 张必先带着陈友谅之子陈理逃到武昌 , 死守城池 。 常遇春带兵攻打武昌 , 和张必先对战 , 史载:
“遇春乘其未集 , 急击擒之 。 ”
几个回合下来 , 张必先被常遇春擒获 , 陈理这才出城投降 。 所以说 , 灭掉“陈汉”政权 , 军功章有常遇春的一大半 。
常遇春先胜张定边、再胜张必先 , 那些被吹捧为“元末第一猛将”的人物 , 在常遇春的战马下 , 犹如小巫见大巫 。

常遇春:辅创14年,命断40岁,朱元璋心如铁,却为他哭湿草木
文章图片
打完陈友谅 , 朱元璋开始掉头向东 , 顺长江而下 , 攻打张士诚 。 朱元璋派李文忠、朱亮祖、胡大海等人剪除张士诚的外围支援 , 派徐达和常遇春联袂攻打平江 。
张士诚在平江(苏州)经营多年 , 平江城墙坚固 , 徐、常二人围攻一年多 , 却无法破城 。
到了公元1367年的七月 , 张士诚几乎断粮 , 为了寻找出路 , 张士诚亲自带着十位猛将朝舟门突围 , 不曾想 , 舟门外正是常遇春和副将王弼把守 , 常遇春和王弼在城外憋得太久 , 早就想大干一场 , 于是 , 双方一照面 , 就直接开打 , 常遇春把张士诚的大军打的“杀掉三分、溺死七分” , 张士诚本人也落水 , 差点淹死 。 张士诚拼了老命逃回城内 , 史载:
“自是士诚不敢复出!”
被常遇春一顿猛揍后 , 张士诚再不敢突围 。 两个月后 , 平江城破 , 张士诚被俘 , 自杀而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