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朱元璋30万大军驻600年,世界唯一保留明朝习俗和服饰的地方( 二 )
文章图片
天龙屯堡还居住过一位历史名人--沈万三 。 沈万三因为富可敌国 , 被朱元璋找借口抄家 , 并贬到贵州天龙屯(当时还属于云南行省 , 贵州设省后属于贵州) 。 沈万三在天龙屯居住了三年 。 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 , 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94年) , 本名沈富 , 字仲荣 , 俗称万三 , 万三者 , 万户之中(第)三秀 , 所以又称万三秀 , 作为巨富的别号 。 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 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 , 元至顺间随父沈佑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今江苏昆山周庄东垞) 。
沈万三尝身帅其子弟力穑事 , 广辟田宅 , 富累金玉 , 又能推恩以周急难 , 乡人以长者呼之 。 他依周庄 , 凭三江之利 , 广集货资 。 后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巨大财富 , 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 , 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 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 , 也实为沈万三之功 。 关于沈万三富豪事 , 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 , 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 , 都能变成珍宝等等 , 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 , 生财聚财技巧高超 。
至今 , 苏南、浙北、安徽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多故事和传说 。 1498 , 由其五世孙沈延礼迁葬回周庄 。 后经考查 , 发现沈万三的后裔仍在天龙屯堡 。
清朝建立后 , 废除了贵州的屯堡制度 , 屯堡人失去了屯军身份 , 不像明代那样祖辈必需"屯田戍边" , 不能任意流动 。 于是屯堡人开始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居民 , 并且积极参加科举考试 , 耕读为本成了屯堡人最正统的生存方式 。 清代 , 天龙就出了众多的科举功名 , 有文举、武举、直至进士 。 道光年间 , 天龙屯堡郑姓人才辈出 , 九世祖郑尚美"皇清诰封武信骑尉" 。 这一门共出了三个武举、一个进士、一个名儒 。 武举为怀志、怀古、怀清;进士安国;宪国为名儒;如今 , 民间还流传着关于这门旺族科举人物的许多传说 , 其中(太后招婿)就是其中一个:相传郑安国考中进士后 , 由于某种原因年轻才俊 , 被为公主招婿的皇太后相中 , 欲招为驸马 。 一日 , 太后把郑安国召进宫中 , 言明欲召他为公主驸马 , 留在京城作官 。 郑安国在家中早已有未婚妻 , 不想做"陈世美" , 又不敢当面回绝太后招来祸患 , 只好谢过太后隆恩 , 执意先回贵州老家告诉父母后 , 再做答复 。 太后不肯 , 郑安国苦苦苦哀求 , 太后被他求烦了 。 大怒道:"你要忙着回家去找死?"当日即放他回贵州 , 郑安国果然在回家途中染病死去 。 "太后果然是金言玉口 , 言出成谶" , 直至今日 , 郑氏族人还为他的亡故嗟叹不已 。
屯堡曾经留下许多悬疑让人猜测 。 台湾的学者曾经猜测明朝建文帝失败后就逃亡了贵州 , 因为贵州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建文帝的传说 。 而在安顺的摩崖天书被人解读为建文帝写的讨伐朱棣的宣言 。 而恰恰在贵州有朱元璋留下的30万大军 , 这难道就是巧合吗?而《明实录》中也留下了当时镇守贵州安顺的顾成"建文中 , 上举兵靖难 。 成率众来御……"的记录 。 林先生说 , 顾成等旧部的同情 , 也为建文帝行走安顺提供了可能性 。
习惯上 , 人们把贵州的"军屯"后裔称为"调北征南"来的 , 而把"民屯"的后裔称为"调北填南"来的 。 贵州安顺的屯堡人就是他们的后裔 。 600年过去了 , "军屯"和"民屯"的后裔还有区别吗?
屯堡人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办法能够区分清楚:凡是叫"屯"的村寨多大是"调北征南"来的军人后代;凡是叫"堡"的村寨多大是"调北填南"来的平民后代 。
根据专家的研究 , 屯堡人的语言也有屯与堡之别 , 屯人话音利落 , 不乏军旅遗风;堡人操"堡子声" , 带卷舌音 , 有平民生活的印记 。
【贵州|朱元璋30万大军驻600年,世界唯一保留明朝习俗和服饰的地方】乡音难改 , 600年的沧桑岁月里 , 有多少个夜晚 , 在屯堡人的火塘边 , 伴着乡音流淌着的是故乡的小桥流水……
- 同为史上最勤政皇帝,朱元璋应付自如,为何雍正却被活活累死?
- 张学良被软禁54年,他麾下的30万东北军,为何没人来救他?
- 76岁的李善长在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为何还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 一小官遇到微服私访的朱元璋,不认识他还拉着喝酒,后来官升十级
- 朱元璋怒斥“后宫不得干政”,为何马皇后一句话噎得他哑口无言?
- 第一个血祭朱元璋屠刀的为什么是廖永忠?只因他做了:瓜步沉舟!
- 为什么明宪宗子嗣数量仅次于朱元璋,还有人抓着万贵妃不放?
- 朱元璋|朱元璋问道士自己寿命多长?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
- 鞭死朱亮祖:勋臣横行不法,朱元璋压抑的怒火通过一个县令而爆发
- 朱元璋|朱元璋将爱子朱檀处以“髡刑”,儿媳处以凌迟,他俩犯了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