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怒斥“后宫不得干政”,为何马皇后一句话噎得他哑口无言?
提到明太祖的马皇后 , 最出名的莫过于她的“大脚” , 我们知道在宋代以后 , 妇女逐渐形成缠小脚的陋俗 , 认为脚缠得越小越美 , 称作“三寸金莲” , 但马皇后就有着一双未经缠过的“大足” , 到死也未曾变过 , 相传 , 有一次马皇后乘轿上街 , 风把轿帘吹起了一角 , 有些胆大者悄悄偷看时就看到了马皇后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 , 一传十 , 十传百 , 民间便有了马皇后露大脚的传闻 。
文章图片
而马皇后的“大脚”在那个以女子裹脚这一畸形审美观念为流行的古代无疑是特殊的 , 也是打破常规的 , 在一定程度上对摆脱封建的审美观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起到了一个重要榜样的作用 。
文章图片
但这也仅仅只是马皇后传奇人生中的一个点 , 要说马皇后一生中的最大成就 , 还要数在朱元璋成就霸业的过程中 , 马皇后发挥着“贤内助”的作用 , 在明朝建立过程中马皇后功不可没 , 同时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 , 行事作风 , 率先垂范 , 对于后宫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 接下来 , 我们就来看看关于马皇后成为一代贤后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
文章图片
马皇后于元至顺帝天历三年(1332)出生在安徽宿州的一个富裕家庭中 , 但马皇后幼年时的经历还是非常惨的 , 据史料记载 , 马皇后父亲名叫马公 , 母亲名为郑媪 , 母亲郑媪在生下马皇后不久后就去世了 , 之后父亲马公也因为杀人被通缉 , 好在马公曾经家境殷实 , 乐善好施 , 广交好友 , 他带着女儿从宿州逃到了定远 , 将尚还年幼的女儿托付给了好友郭子兴 。 在马公死后 , 郭子兴对待马皇后就如同己出 , 加上马皇后从小便十分聪明伶俐 , 乖巧懂事 , 因此深得郭子兴夫妇宠爱 。
至正十二年(1352) , 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在汤和的推荐下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 入伍后的朱元璋作战英勇 , 机智灵活 , 粗通文墨 , 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 , 之后更是被郭子兴视为心腹知己 , 也因此 , 郭子兴决定将自己疼爱的养女马皇后许配给当时担任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 。
文章图片
在嫁给朱元璋为妻后 , 马皇后一直尽其所能地给朱元璋提供帮助 , 甚至一人担任着多种身份 。 首先是妻子 , 在生活中马皇后照顾着朱元璋的饮食起居 , 事无巨细 。 一次朱元璋因为受到郭子兴的猜忌而挨饿 , 马皇后为了让朱元璋能吃点东西饱肚 , 便将滚烫的烙饼藏在了自己的衣服里 , 瞒过看守的人偷偷找到朱元璋拿给他 , 等把烙饼拿出来 , 马皇后胸前的皮肤早已被烫得通红 。 其次 , 她还是朱元璋在处理政务上的参谋和助手 。 朱元璋曾这样评价过马皇后:她若是男子 , 定是中书省丞相 。
她还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人” 。 例如 , 在郭子兴和朱元璋两人关系受到他人挑拨而闹僵 , 互相猜忌时 , 马皇后就成了重要的调解者 , 她通过尽心地侍奉自己的养母张氏 , 从中曲意调解 , 很好地化解了郭子兴对朱元璋的猜疑 , 也为朱元璋之后可以大刀阔斧发挥将帅之能攻城掠地消除了一定阻碍 。
文章图片
在明朝建立以后 , 朱元璋以史为鉴 , 为了不再出现牝鸡司晨的状况 , 他给后妃们下了不允许干政的铁律 , 但是 , 马皇后无疑是特殊的 , 就凭着她在政治上的才能和胆魄 , 朱元璋都敬她三分 。 故而朱元璋在对待马皇后时是无比特别的 , 即使是在盛怒之时也能冷静下来听听马皇后的建议 , 重新考虑过后再做决定 。
文章图片
【朱元璋怒斥“后宫不得干政”,为何马皇后一句话噎得他哑口无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初著名的四大案之一——胡惟庸之案 , 此案的爆发让朱元璋大怒 , 同时对许多人都生出了猜忌之心 , 扬言要株连上万人 , 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 唯恐自己被牵连 。 就在所有人害怕帝王的怒火不敢进行劝谏的时候 , 马皇后担心朱元璋会因为一时的不理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 给他自己留下污名 , 于是 , 她再三对朱元璋进行劝谏 , 但震怒之下的朱元璋也冲着马皇后怒斥了一句:“后宫不能干政!”听到这句话 , 马皇后当即踢翻了面前凳子 , 也指着朱元璋骂道:“你是天下之父 , 我是天下之母 , 现在母亲过问一下孩子的事 , 有什么问题吗?”一句话顿时让朱元璋哑口无言 , 也让他冷静了下来 。
- 麝香|皇帝明明瞧不起颂芝,为何要“破她身子”?你看她掌握了啥秘密
- 虚假繁荣的“大正时代”:日本政党为何无法阻止军部崛起?
- 管仲有一毒计,轻而易举就灭掉他国,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 “千古一帝的”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 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未应验,并非其计算有误,而是另有原因
- 《红楼梦》有个“脂砚斋”,存在就是个谜,看破他,不要迷信他!
- 幼儿园出现“戴面具的爷爷”,欺负4岁小女孩,内裤上有血迹
- 欧洲的“匈人帝国”,疆域有多大?
- 从黄忠的事迹来看汉末的“忠烈观”
- 他绝望之际拿出的一份自以为能“保命诏书”,没有想到是这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