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大明王朝:这才叫“神仙打架”——严嵩和徐阶的首次正面对决( 三 )


“胡宗宪是我的学生 , 名字叫汝贞;赵贞吉是你的学生 , 字里也有一个贞字 。 皇上这是告诉你我 , 东南的大局必须用好赵贞吉和胡汝贞 。 徐阁老以为然否?”
嘉靖皇帝有没有这个意思 , 谁也不知道 , 但严嵩反正已经把这个意思表明了 , 徐阶也只能顺从的给出这个回答:
“皇上圣明、阁老睿智 , 应该有这一层意思在!”
又是“应该” , 而非明确的确认 。 正如严嵩所言 , “小心一年不难 , 一辈子小心就难了” , 徐阶的难得之处就在于时时处处谨慎小心 , 这绝非易事 。
既然徐阶同意了自己的观点 , 严嵩索性直接扔出这场对话的关键:
“这就是我刚才问你这世上什么人最亲的缘故 , 有时候啊 , 最亲的不是父子 , 是师徒 。 儿子将父母之恩视为当然 , 弟子将师父之恩视为报答 。 少湖 , 为了皇上 , 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 这一次浙江的改稻为桑一定要推行 , 一定要推行好 。 ”
有了足够的感情铺垫 , 有了两人关系的拉近 , 严嵩给出最终目的的同时 , 还强调了这样做的目的——“为了皇上 , 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 如此说辞 , 徐阶又怎会拒绝 , 又怎敢拒绝 。
只是 , 徐阶并不想让“改稻为桑”顺利推行 , 更不想让“改稻为桑”推行好;更何况 , 这件事也轮不到徐阶做主 , 他的背后还有裕王呢!
可感情到了 , 关系拉近了 , 又有着两顶那么大的帽子扣着 , 徐阶自然不能直接反驳 , 只能点头默认 。
徐阶有这个态度就行 , 严嵩给出了最后说明:
“我这边只有靠胡汝贞去维持 , 你这边呢 , 要靠赵贞吉去维持 。 为了不把浙江的百姓逼反了 , 应天必须立即借粮给浙江 。 你要跟赵贞吉说 , 让他火速借粮给胡汝贞 。 ”
让赵贞吉把粮食借给胡宗宪 , 东南就不会乱 , 倭寇就不会趁机举事;而且 , 有了粮食支撑 , 淳安、建德百姓也就能从容的改稻为桑 , 皇上的钱有了、面子有了、东南也不会乱 , 局势一片大好啊!
可让严嵩也没想到的是 , 浙江的局面已经失控 , “织造局”的牌子又挂在了沈一石运粮买田的船上 , 嘉靖皇帝的脸早就丢出去了 , 局势是稳定了 , 但却惹怒了嘉靖皇帝 。
我们再来看徐阶的回答:
“阁老放心 , 我今天回去就写信 , 命兵部六百里加急送给赵贞吉 。 叫他借粮 。 ”
这句话是不是就说明徐阶被严嵩感动了 , 同意了严嵩的提议?
注意徐阶的话——“命兵部六百里加急送给赵贞吉 。 叫他借粮” 。
“调粮”是户部的事 , 徐阶为何强调要让兵部加急送信?
我写信调粮是为了军事 , 是为了东南的抗倭 , 这就是兵部的差事;并不是为了顺利推行“改稻为桑” , 这才是户部的差事 。
也就是说 , 徐阶直到现在也没吐口答应严嵩的最终要求——“浙江的改稻为桑一定要推行 , 一定要推行好” 。 语言艺术 , 让徐阁老用到了极致!
这句话的关键所在 , 严嵩有没有听出来?
当然!
我们再来看严嵩的最后一句话 , 指着“内阁首辅”的座位 , 说道:
“我都八十了 , 内阁首辅这个位子轮不着严世蕃 , 只有你能坐 。 ”
徐阶 , 和“严党”明争暗斗的最终目的何在?徐阶 , 坚定跟从裕王的真正目的何在?
不就是这把“内阁首辅”的椅子吗!
有要求 , 有承诺 , 严嵩到底抓住了徐阶的弱点 , 完美地完成了这次对话 。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 , 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 , 个人观点 , 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