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知识库 > >

高中历史 第7课《汉字与书法》全套课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


按关键词阅读:

1、第7课 汉字与书法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 , 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 , 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 。
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 , 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 , 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 ,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 , 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 不能看书 , 无法与好友书信 。

2、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 , 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 , 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 , 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 , 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
中国古代有 “仓颉造字”的传说 , 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 , “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 , 鬼在夜里哭泣 , 龙藏了起来) 。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 , 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 的传说 , 反 。

3、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 。
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 , 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 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 , 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 , 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
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 , 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 。
甲骨文又称“卜 。

4、辞”或“殷墟文字”等 , 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
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 , 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 , 时有发现 , 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 。
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 , 得知是殷墟遗物 。
经过多次发掘 , 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 。
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 被称为“金文” 。
金文始于商代 , 盛行于两周 。
西周晚期 , 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 , 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 。
(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 , 行款整齐 , 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指导阅读马和安图:战国七雄的 。

5、“马”、“安”字有七种写法 。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混乱状况 , 文字的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 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
基于这样的原因 , 到秦统一时 , 秦始皇实行统一文字的政策 。
4、秦朝小篆、隶书阅读“书同文字”的内容 。
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 , 统一全国文字 , 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
据载 , 隶书是程邈改造的 , 因程邈当时获罪入狱 , 而秦时称罪徒为“隶” , 所以便将程邈改造后的文字称为隶书 。
秦朝以后 , 文字继续发展 , 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等汉字形体 。
其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 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
二、书法艺术与其它文字不同 , 汉字不光具有使用价值 , 还极具美感 , 从而形成了东方独有的书法艺术 。
1、出现的 。

6、原因及特征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线条多变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 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 , 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


来源:(未知)

【学习资料】网址:/a/2021/0321/0021739192.html

标题:高中历史 第7课《汉字与书法》全套课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


上一篇:日记|日记――物是人非作文600字

下一篇: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课后巩固提升 第8章 统计与概率 第30节 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