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拓展】实际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什么区别?教你读懂天气预报中气温的含义!( 四 )


②再举更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刚刚做完剧烈运动,尽管开了空调的房间实际温度已经22℃,但是还是觉得很热,感觉房间不凉快,感觉还是30度了.
③心情太过于惊慌,收到惊吓,或者遇上悲痛欲绝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是很冷冰冰.当在打游戏或者是考试,全神贯注处于紧张的状态下,突然停下来,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就会冒汗,尽管温度不热,但是让人感觉还是很热.
专家分析其中的原理:
空气对热的吸收会受到相对湿度及其密度影响;而风速会影响到与人体表面可以接触到的空气的分量,当风速增加时,与人体所接触的空气会增加,所以其所带走或带来的热量亦相应地增加,这现象便是“风寒指数”.因此,在天气报告里,会把这两个变量带来的影响计算进“酷热指数”里.一般来说,当空气密度及湿度增加,都会使酷热指数增加.
体感温度分级(百度百科—体感温度分级)
冬季和夏季,人体对温度的感受是有所区别的,主要是人体通常环境的习惯性不同和空气湿度不同影响.以下谨供参考:
①冬季:
很冷,极不适应<4℃(红色)
冷,很不舒适4~8℃(黄色)
凉,不舒适8~13℃(蓝色)
凉爽,较舒适13~18℃
舒适,最可接受18~23℃
温暖,最可接受23~29℃
暖热,不舒适29~35℃(蓝色)
②夏季:
很冷(会冷死人),无法忍受13~18℃
冷(会生病),衣服穿很厚或钻在被子里,勉强可接受18~20℃
有点冷,加点衣服最可接受20~25℃
凉块,最舒适25-26℃
热,不舒适27~30℃
很热,需要空调或风扇30~33℃
过热,需要冲凉33~35℃
太热,需要频繁冲凉35~37℃
极热,会出人命了>37℃
冷空气和降温
冷空气和降温在冬半年的预报中出镜率非常高 。 冷空气来临时 , 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未来三天 , 在这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 , 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气温下降4~8℃ , 局地甚至超过10℃”的说法 。 这里气温下降的数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 在气象部门目前的业务规范中 , 日平均气温指的是当日02时、0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次的气温平均值 , 在一次降温过程中 , 降温幅度就是日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日平均气温的最低值之差 , 也称为过程降温幅度 。 有些时候 , 冷空气带来降温之前会有一个增温的现象 , 随后随着冷空气主体的到来气温才开始逐渐下降 , 所以尽管有时过程降温幅度较大 , 但人体感觉并不十分寒冷 。
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
日最高温度 , 指的是测量地点当天地表大气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同理 , 日最低气温就是测量地点当天地表大气所达到的最低温度 。
日最高、最低气温未必出现在整点 。 一般来讲 , 一日内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14至15时 , 这个时间就是一天最热的时段;而日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 。
这是因为空气的温度是间接从地面得到的 , 阳光先晒热地面 , 地面吸收的热再放出去烘热空气 。 虽然中午太阳光照射地面最接近直射 , 地面和空气受热量强 , 但地面放出的热量少于太阳所供应的热量 , 所以此时并非是热的时候 。 中午以后 , 地面温度仍能继续升高 , 一直等到地面放出的热量等于太阳所供应的热量时 , 地面温度才能升到最高;而近地面气温的升高 , 必须从地面放出的热量得到 ,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 因此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不是中午 , 而是午后2至3时的时候 。
同理 , 太阳下山后 , 空气和地面都同时失去了太阳光热的供应 , 因此开始不断地散失热量 , 气温也就不断降低 , 到第二天清晨 , 地面温度下降到最低值 。 所以一般在日出前空气温度最低 。
一键搜你感兴趣的热门文章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 , 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微信改版 , 打乱了发布时间 , 为了保证大家及时看到推送 , 可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设为星标)获取更多学习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为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的更多精彩推送 , 请四连点击:
【地理拓展】实际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什么区别?教你读懂天气预报中气温的含义!】分享收藏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