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市场变局 谁会成为第二大玩家?( 二 )


文章图片
从业务逻辑上看 , 车企有投入的动力 , 但却没有明显的市场化竞争优势 。
首先 , 在服务体验上不占优势 。 对于消费者来讲 , 用车便利性是第一痛点 。 换句话说 , 就是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叫到车 , 是用户感知力最强的体验 。 叫车效率与车辆布局密度呈正相关 , 中小平台在车辆规模和密度上均无法与滴滴匹敌 , 因此在用户体验上很难超越滴滴 。
其次 , 价格上也往往不具备吸引力 。 车企背景的网约车平台 , 多数以B2C模式入局 , 即通过自有车辆和司机服务消费者 。 相比于滴滴私家车加盟的C2C模式 , B2C模式在运营和管理上成本更高 。 除此之外 , 这些企业的资金储备规模 , 也往往难以承受与滴滴展开价格战 。 因此 , 从用户感知上看 , 这些平台用车也并不便宜 。
如何解决用户叫车便利性的痛点?聚合平台模式正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 即通过多个中小网约车平台车辆的聚合 , 来保障一定的车源基数 , 进而保障消费者用车效率 。
目前来看 , 高德地图、美团打车、携程打车等平台都推出了网约车聚合模式 , 一面解决消费者用车效率 , 一面为中小平台流量赋能 。
而这看似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 却让小平台积贫积弱 , 对于中小网约车平台来讲 , 其本身的利润空间并不高 , 聚合平台往往需要抽取5%比例的提成 , 就等于将大部分利润都让给了聚合平台 。

网约车市场变局 谁会成为第二大玩家?
文章图片
聚合模式本质上是流量生意 , 并未给整个产业链创造价值 。 一些平台已经意识到聚合模式的弊端 , 业内人士认为 , 一些平台较大比重依赖聚合平台导流 , 这些企业看起来活着 , 其实已经死了 。 中小平台还是要建立自己的用户流量池 , 与用户建立粘性 , 才可能有发展的前景 。
或许是出于车源困境的无奈 , 曹操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等平台也开始效仿滴滴吸纳社会车源 。 但如上文所交待 , 合规运力稀缺一直是网约车市场的难题 。 滴滴难以化解的困境 , 这些新入局的玩家们同样难以解决 。 这些中小平台引入的不合规运力 , 长期来看 , 也一样将面临清洗 。
采用C2C模式 , 引入社会车辆 , 和滴滴互博或许并不是好的解题思路 。 相反 , 还很可能会让这些平台丢掉其标榜的“高品质、高安全”的重要标签 。
整体来看 , 这些新入局的玩家 , 打价格战没有资金实力 , 加入聚合平台无异于饮鸩止渴 , 吸纳社会车辆则又走上了滴滴的老路 。
网约车市场还有创新空间吗?新入局玩家们的出路在哪?

网约车市场变局 谁会成为第二大玩家?
文章图片
◆出租车网约化潜力
通过出租车网约化来弥补合规运力的不足 , 或许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
近两年来看 , 网约车市场在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上都呈现出乏力的表现 。 新入局玩家往往也都是瞄准一二线网约车成熟市场 , 下沉市场网约车开拓有限 。 也就是说 , 多数玩家都是在存量市场内竞争 , 而非开拓增量市场 。
调研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一份报告指出 , 2019年 , 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包括传统出租车、网约出租车、网约车 , 订单总数分别约为194亿、7亿、98亿 。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 , 比较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市场份额来看 , 网约车仅占整个出行市场的1/3 。 在出租车市场中 , 传统扬招出租车仍占主导 , 市场份额为96.3% , 网约出租车仅占3.07% 。
出租车市场的网约车改造还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
出租车网约车化 , 一方面将解决网约车市场存在的合规运力缺口 , 另一方面 , 则有利于提高出租车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 。
低效、绕路、拒载 , 一直是出租车为人诟病的痛点 , 与此同时 , 交易流程不透明 , 司机评价系统不完善 , 订单无法进行有效跟踪和考核 , 也使得出租车乘客服务满意度普遍较低 。 出租车的网约化改造 , 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消费者打车痛点 。

网约车市场变局 谁会成为第二大玩家?
文章图片
从各个平台近期动作来看 , 出租车资源的争夺 , 已经成为重要方向 。 高德地图、滴滴出行、首汽约车、嘀嗒出行、聚的出租、曹操出行、T3出行等平台 , 都已经开始瞄准出租车改造市场 。
嘀嗒出行从2019年就开始为出租车提供数字化赋能服务 , 从其招股说明书来看 , 出租车业务已经能为其贡献利润 。
滴滴出行和高德打车也加快出租车领域布局 , 2020年9月 , 滴滴出行将旗下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 , 并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 。